天安字典

《玉漏迟·冬深旅寄江壖,排闷自遣》

时间: 2025-05-21 00:14:48

诗句

暮色河桥柳。

浅碧垂丝,嫩寒添又。

倦倚西风,吹冷天涯吟袖。

孤馆银屏梦远,蓦去路、烟波回首。

芳信久。

重忆梅花,小园开后。

惆怅急鼓催年,镇画角声中,哀鸿频奏。

满地江湖,浑忆剪灯良友。

幸有匡庐擢秀。

饷诗囊、一峰寒岫。

归兴骤。

压轻装、缊袍依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1 00:14:48

原文展示

玉漏迟·冬深旅寄江壖,排闷自遣
作者:叶恭绰 〔清代〕

暮色河桥柳。浅碧垂丝,嫩寒添又。
倦倚西风,吹冷天涯吟袖。
孤馆银屏梦远,蓦去路烟波回首。
芳信久。重忆梅花,小园开后。
惆怅急鼓催年,镇画角声中,哀鸿频奏。
满地江湖,浑忆剪灯良友。
幸有匡庐擢秀。饷诗囊一峰寒岫。
归兴骤。压轻装缊袍依旧。

白话文翻译

在暮色中,河边的柳树垂下嫩绿的枝条,微风中透着几分寒意。
我倦倚在西风中,感到天涯如此遥远,吟咏的衣袖在冷风中飘动。
孤单的客馆,银色的屏风映出遥远的梦境,回首时只见路边的烟波。
我久盼的信件终于到了,重温梅花的记忆,小园中花朵盛开。
惆怅的是,急促的鼓声催促着时光,画角声声中,哀鸿频频哀鸣。
满地的江湖,令我想起那些共剪烛光的好友。
幸好有匡庐的秀丽风景,送我一首诗,寄托在寒峦之中。
归兴骤然袭来,我依旧轻装,披上旧袍。

注释

  • 玉漏迟:古代计时器,玉漏指水漏,迟表示时间流逝缓慢。
  • 倦倚:疲倦地倚靠。
  • 银屏:指屏风,古代常用来隔断空间。
  • 芳信久:指期待的信件,芳信即美好的信件。
  • 镇画角声中:指镇守画角的声音,画角是古代军中用的号角,象征时光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叶恭绰(约1680—约1750),清代诗人,以词著称,工于描绘自然景观和抒发个人情感。其作品常带有细腻的情感和清新的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冬季,诗人身处异乡,感受到孤独与思乡之情,借景抒情,表达对友人的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叶恭绰的《玉漏迟》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日的景色,展现了诗人在孤独中的思考与抒怀。开篇以“暮色河桥柳”引入,暮色中的柳树增添了几分凄凉的气氛,营造出一种静谧但又略显寒冷的环境。接着,诗人倦倚西风,表现出一种疲惫与对远方的遥望,似乎在思索人生的无常和旅途的孤独。

在“孤馆银屏梦远”中,诗人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尤其是对友人的思念,结合“蓦去路烟波回首”,使人感受到那种无法再回的惋惜。接下来的“急鼓催年”、“镇画角声中”,则浓缩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短暂,突显出对时光的无奈与哀伤。

最后,诗人提到“幸有匡庐擢秀”,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感激,同时也暗示了生活中的一些慰藉。整首词情感深邃,既有孤独感也有对美好事物的珍惜,展现了叶恭绰抒情的独特风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暮色河桥柳:描绘出冬日傍晚的景象,柳树的细枝在暮色中显得更加柔美。
  • 浅碧垂丝,嫩寒添又:柳条的嫩绿与寒意交织,体现出季节的特点。
  • 倦倚西风:表达了诗人的疲惫与无奈。
  • 孤馆银屏梦远:孤独的环境中,屏风映出遥远的梦境,暗示对过往的怀念。
  • 重忆梅花,小园开后:抒发对梅花的思念,梅花象征着坚韧与纯洁。
  • 惆怅急鼓催年:感叹时光的匆匆与年岁的流逝。
  • 满地江湖,浑忆剪灯良友:对友人的怀念,灯下的剪影寄托着深情。
  • 幸有匡庐擢秀:自然美景成为情感的寄托。
  • 归兴骤:归家的兴致突然涌现。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满地江湖”,比喻内心的思绪与回忆。
  • 拟人:如“急鼓催年”,将时间拟人化,增加了紧迫感。
  • 对仗:如“孤馆银屏梦远,蓦去路烟波回首”,增强了诗词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孤独旅途的感慨,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无奈。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与情感波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柔美与思念。
  • 银屏:代表孤独与梦境。
  • 梅花:象征坚韧与希望。
  • 江湖:暗示流逝的时光与友谊的珍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银屏”指的是什么?

    • A. 银色的屏风
    • B. 银色的河流
    • C. 银色的衣服
    • 答案:A
  2. “惆怅急鼓催年”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对时间的珍惜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未来的期待
    • 答案:A
  3. 诗中提到的“匡庐”是指什么?

    • A. 一种花
    • B. 一座山
    • C. 一位朋友
    •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描写孤独和思念的情感。
  •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同样反映了对时光的感慨与对友人的思念。

诗词对比

  • 叶恭绰《玉漏迟》与苏轼《水调歌头》:两者皆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悟,但叶恭绰更偏向于细腻的个人情感,而苏轼则更具豪放之气。

参考资料

  • 《清代词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分析》
  • 《叶恭绰诗词选集》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过淮河口 庚午秋过淮安 送别 次韵宁宣尉 送张用鼎游燕南 佛智师归仰山 梦中作 送人 次韵子我兄和沈侍御史吴兴酬唱诗三首 其三 次韵子我兄和沈侍御史吴兴酬唱诗三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木椌 无怀葛天 矫情饰貌 勿忘在莒 衣字旁的字 鬥字旁的字 長字旁的字 节劳 筑台募士 渭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木字加见字念什么_木字加笔画汉字读音详解 安心乐意 三点水一个心汉字解析_三点水偏旁汉字详解 昧心 卫生 shu的汉字全收录_shu的汉字写法详解 梓的拼音及汉字解析_梓的读音与书写详解 金字旁的字 門字旁的字 描写思念家乡的诗_他乡故知诗句解析与用法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