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4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42:54
一萼红·题三峡放舟图
作者: 曾廉 〔清代〕
倚斜阳。望黄牛白马,天际正微茫。
疏林古木,寒烟蔓草,南去极潇湘。
更谁知三朝三暮,向黄牛滩畔数回翔。
石峭舟轻,万重山影,晓月苍苍。
见说高唐好梦,尽行云行雨,忙了襄王。
脸泛朝霞,眸凝秋水,衣襟又兰芳。
猛回首巫峰十二,独神女灵气倍凄怆。
一样罗浮翠羽,记载荒唐。
在斜阳的余晖下,远远望去,黄牛和白马在天边逐渐消失。
稀疏的树林和古老的树木,寒烟缭绕,杂草丛生,南去的路尽头是潇湘。
谁又知道三朝三暮的时光,曾在黄牛滩边飞翔了多少次呢?
轻舟在陡峭的岩石间穿行,万重山影映衬着苍茫的晨月。
听说高唐是个美好的梦,云行雨洒,让襄王忙碌不已。
脸上泛着朝霞,眼中凝聚着秋水,衣襟上又飘逸着兰香。
猛然回首,巫峰的十二个峰峦,独自感到神女的灵气倍显凄凉。
同样的罗浮翠羽,记载着往昔的荒唐事情。
曾廉(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见长。他的诗歌以细腻的描写和深厚的情感著称,常常以自然景色为题材,表达个人的情感与思考。
《一萼红·题三峡放舟图》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化繁荣交织的时期。三峡的美丽自然风光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曾廉在出游三峡时,感受到自然景色的壮丽与人生的感慨,遂作此词,以抒发心中情怀。
这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意象,展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和诗人内心的情感波澜。开篇的“倚斜阳”引入了一个悠闲的氛围,诗人似乎在享受着眼前的美景。接着,“黄牛白马”暗示了自然与生活的和谐,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热爱。
“更谁知三朝三暮”,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人在此不仅仅是在描写自然景观,更是在反思个人的生命历程。舟轻而影重的对比,反映了内心的沉重与思索,尤其在“晓月苍苍”这一句中,月光和山影交相辉映,形成了深邃而又宁静的画面。
词中提到“高唐好梦”,不仅仅是对美好梦境的向往,也是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索,表露出一种对未来的期待与无奈。而“猛回首巫峰十二”则是对过往的追忆,神女的灵气在此刻显得格外凄凉,仿佛在呼唤着逝去的美好。
整首词通过优美的意象与细腻的情感交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深具艺术魅力。
整首词表达了对三峡自然美景的赞美,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思考。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诗人将自然与人生命运紧密相连,展现出对生活深刻的理解与感悟。
这首词的作者是?
“倚斜阳”中的“斜阳”指的是?
“向黄牛滩畔数回翔”表达了什么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