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9:5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55:27
九日同修能凤仪游九峰寺 其一
门外白衣来者谁,山行约客且犹夷。
蓝堆翠拥如前日,风厉云悠自一时。
古寺久荒存梗槩,寿藤似草作玄之。
沿溪落日频吹帽,何事龙山遍入诗。
门外穿白衣服的人是谁呢?在山中行走,约定的客人还显得有些迟疑。
蓝色的山堆和翠绿的树木就像前几天一样,风声凛冽,云彩悠然自如。
古老的寺庙已经荒废了很久,只剩下残存的梗槩,像草一样的长藤缠绕其间。
在溪边看落日,频频要吹掉帽子,为什么龙山会成为诗中频繁提及的地方呢?
作者介绍:沈守正,明代诗人,以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写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他的诗作多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重阳节前后,表达了作者与友人一同游玩的情景。重阳节是传统的登高节日,诗人借此表达对自然的欣赏以及对友人的思念。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在游览九峰寺时的所见所感。首句“门外白衣来者谁”,引人入胜,仿佛在探寻一个来访者的身份,既有诗人的疑问,也引发读者的好奇。接下来的“山行约客且犹夷”,则表现了诗人游山玩水的悠闲状态,以及与朋友相约的愉悦。
诗中描绘的山色如“蓝堆翠拥”,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生机。风声与云彩的描写,增添了时空的流动感,仿佛在提醒人们要珍惜眼前的美好。古寺的荒凉与“寿藤似草”的描写,展现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的无情。最后一句“何事龙山遍入诗”,则将自然景观与诗人内心的情感紧密相连,表现出对自然与诗歌的热爱。
整首诗流露出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人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充满了哲理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对自然的热爱,体现了人们在快节奏生活中对宁静和美好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门外白衣来者谁”中“白衣”指的是什么?
A. 僧人
B. 游客
C. 学者
D. 书生
诗中提到的“蓝堆翠拥”是形容什么?
A. 山的颜色
B. 水的波浪
C. 花的芳香
D. 天空的云彩
“何事龙山遍入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龙山的崇拜
B. 对诗歌创作的热爱
C. 对自然的无情
D. 对友人的思念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杜甫的《登高》与沈守正的《九日同修能凤仪游九峰寺 其一》均描绘了自然景观,表达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杜甫的作品更强调人生的艰辛,而沈守正的诗则显得更加悠闲与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