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亭林漫兴 其二》

时间: 2025-05-12 10:44:02

诗句

绕屋尽流水,通人无石桥。

地偏冬不雪,江阔夜还潮。

但喜逢迎简,宁辞跋涉遥。

丛篁与古木,风雨更萧萧。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2 10:44:02

原文展示

亭林漫兴 其二 绕屋尽流水,通人无石桥。
地偏冬不雪,江阔夜还潮。
但喜逢迎简,宁辞跋涉遥。
丛篁与古木,风雨更萧萧。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天的景象:屋子四周流水环绕,却没有石桥通行。这里的地势偏僻,冬天也没有雪,宽阔的江面在夜晚仍然涨潮。虽然路途遥远,但我却乐于前来拜访,因此宁愿不辞辛苦。丛生的竹子与古老的树木,在风雨中更显得萧瑟。

注释

字词注释

  • 绕屋尽流水:四周环绕着流动的水,形容环境的优美。
  • 通人无石桥:人不能通过的地方没有石桥,表现出交通的不便。
  • 地偏冬不雪:地势偏僻,冬天却没有雪,暗示气候与环境的特点。
  • 江阔夜还潮:江面宽广,夜晚潮水仍在上涨。
  • 逢迎简:指友好地接待,表达对友人的珍惜。
  • 跋涉遥:指路途遥远,形容行路的艰辛。
  • 丛篁与古木:竹林与古老的树木,描绘自然景观。
  • 风雨更萧萧:风雨中显得更加萧条,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氛围。

典故解析

本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但“逢迎”一词可以引申理解为对友人的热情接待,这在古诗词中常见于友谊的描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贝琼,明代诗人,生平事迹记载不多,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著称。贝琼的诗歌常常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和人情的温暖。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明代的一个冬天,诗人可能在偏远的地方,感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孤寂和友谊的珍贵,因而写下这首诗,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对自然景色的感受。

诗歌鉴赏

《亭林漫兴 其二》以清新优美的自然景色和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交织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思考。诗中描绘的流水、竹林、古木等意象,渗透出一种自然的和谐美,流露出诗人对环境的深切关怀和对友谊的珍惜。开头的“绕屋尽流水”,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与闲适,似乎诗人正沉浸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

而“通人无石桥”则带出一种孤独感,暗示尽管自然环境美丽,但交通的阻碍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困难。接下来的描写“地偏冬不雪,江阔夜还潮”,通过对气候的细腻描写,增强了环境的生动性,同时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的偏僻之地的孤独与寒冷。

然而,尽管“路途遥远”,诗人却依然满怀喜悦地前来拜访,这种情感的转变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温暖与人情味。最后的“丛篁与古木,风雨更萧萧”则是对自然环境的感慨,风雨中的竹林与古树,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无常,令人感慨不已。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绕屋尽流水:描绘了一个环绕着屋子的流水的景象,开篇就为整首诗营造了一个宁静的自然环境。
  • 通人无石桥:强调周围环境的偏僻和交通的不便,暗示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 地偏冬不雪:表现出偏远地区的气候特点,突出了冬天的寒冷与孤寂。
  • 江阔夜还潮:描绘江面宽阔,夜晚潮水上涨,增强了空间的广阔感。
  • 但喜逢迎简:转折,表达了尽管环境艰苦,诗人依然乐于前来的心情。
  • 宁辞跋涉遥:强调诗人愿意忍受艰辛,只为见友。
  • 丛篁与古木:描绘周围的自然景观,增强了诗的意境。
  • 风雨更萧萧:结尾的描写,透出一种孤寂与自然的无情。

修辞手法

  • 比喻:流水、古木等意象的描写,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自然景观。
  • 对仗:如“逢迎简”和“跋涉遥”,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排比:整首诗通过多个意象的描绘,形成了一种层层递进的效果。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核心在于表达对自然环境的细腻观察和对友谊的珍视,展现了诗人在偏远地区的孤独感与对友人的思念,营造出一种悲中带喜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流水:象征生命的流动与时光的逝去。
  • 石桥:象征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 竹林:常常与高洁、坚韧的品格联系在一起。
  • 古木:象征着历史的厚重与时间的积淀。
  • 风雨:象征着生活中的艰辛与挑战,也反映了自然的无情。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通人无石桥”表达了什么含义? A. 交通便利
    B. 交通不便
    C. 桥的美丽

  2. 诗人表达了对友人的什么感情? A. 喜悦
    B. 忘记
    C. 冷漠

  3. “丛篁与古木”意象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自然的和谐美
    C. 战争的悲惨

答案: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表达对故乡的思念。
  • 《登鹳雀楼》(王之涣): 描绘壮丽的自然风光。

诗词对比

  • 《赠汪伦》(李白)与《亭林漫兴 其二》:两者均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但前者更加强调离别的情感,而后者则更注重对自然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选读与赏析》

以上内容为对《亭林漫兴 其二》的详细解读,旨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这首诗的内涵与情感。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毁冯云山书馆中偶像 定乾坤诗 金鸟诗 述志诗 吟剑 自君之出矣 其三 自君之出矣 其二 自君之出矣 其一 奉和圣制送张尚书巡边 奉和圣制答张说扈从南出鼠雀谷之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宵旰忧劳 纳奇录异 黄锺瓦缶 挟势弄权 残喘待终 疋字旁的字 包含引的成语 包含迭的词语有哪些 爻字旁的字 包含凑的词语有哪些 飞字旁的字 包含叨的词语有哪些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一褱而论 颈项 共青团 户字头的字 准的 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