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0:52: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52:16
西江月 春夜
作者: 杨圻 〔清代〕
醉里笙歌犹在,
梦残江漏凄清。
绿杨疏影子规声,
酒醒更阑人静。
楼下一庭斜月,
照来珠箔飘灯。
梨花院落不分明,
风定落红未定。
在醉酒中,耳边仍响起笙歌声,
梦已破碎,江水滴漏,声声凄清。
绿杨树下,稀疏的影子伴着杜鹃的声鸣,
酒醒之后,夜更深,人却静得可怕。
楼下庭院,斜斜的月光,
照亮了珠帘下摇曳的灯光。
梨花的院落模糊不清,
风也停了,落花尚未完全散去。
作者介绍
杨圻,清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为人所知,但他的诗作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受。作品风格上多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
创作背景
《西江月 春夜》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夜的宁静,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环境相结合,反映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西江月 春夜》是一首描写春夜情景的词作。开篇即以“醉里笙歌犹在”引入,营造出一种轻松而又略带惆怅的氛围。诗人在醉酒中沉浸于音乐的美好,然而梦境的破碎让他感受到夜的孤寂。
接下来的描写中,绿杨的影子与子规声交织,构建出春夜的静谧和美丽。随着酒醒,夜更深,人也显得更加孤单,情感的深度逐渐显露。
“楼下一庭斜月,照来珠箔飘灯”这一句,描绘了庭院中的景象,月光映照在珠帘上,光影摇曳,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接着,梨花院落的模糊与风的静止,进一步增强了诗的意境,隐喻了人生的无常与美好时光的短暂。
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透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考,既有对美好景象的欣赏,也有对人生短暂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春夜为背景,表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对生活无常的感慨,既有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短暂的思考,情感深邃而细腻。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醉里笙歌犹在”中的“笙歌”指的是:
A. 一种乐器
B. 一种舞蹈
C. 一种饮料
D. 一种诗歌
诗中提到的“子规声”代表了什么情感?
A. 欢快
B. 离愁
C. 无忧
D. 愤怒
“梨花院落不分明”中的梨花象征什么?
A. 生命力
B. 纯洁与美好
C. 冷漠
D. 伤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