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57: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57:32
《蓦山溪》
不如归去,作个清闲汉。
着甚来由,惹别人三长两短。
天公许大,何处不容身,
且谩着,有生涯,试待寻思看。
鉴湖里面,浅山林畔,
住个小庵儿,且随分粗衣淡饭。
嘲风咏月,萧散过平生,
尘世事,尽如麻,我也谁能管。
不如回去吧,做个悠闲自在的人。
何必在这里纠结,惹得别人长短不一的闲话。
老天宽广,哪里都能容纳,
不妨随便过日子,慢慢思量看看。
在鉴湖边,浅浅的山林旁,
住个小庵,过着简单的衣食生活。
对着风吟唱,潇洒地度过一生,
世俗的事情,像麻一样繁杂,我又何必去管。
《蓦山溪》的作者为元代的一位无名氏,元代是中国戏曲和散曲发展的重要时期,许多作品展现了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许多文人因政治动荡或个人原因选择隐居,以寻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蓦山溪》通过清新的意象和洒脱的语调,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烦扰的淡漠。全诗开篇即表达出一种回归自然、回归内心的愿望,强调了清闲自在的生活才是理想的追求。
诗中“天公许大,何处不容身”一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信任与依赖,抒发了对生活的豁达态度。其次,诗人在“嘲风咏月”的意境中表现出一种洒脱与从容,似乎无所畏惧,心无挂碍。
“尘世事,尽如麻”则是对世俗纷扰的深刻反思,表达了对世间琐事的无奈与淡漠。整首诗在语言上简洁明了,意象清新自然,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情境,让人倍感舒适。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世俗的超然,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对简单而纯粹生活的追求。
诗中“清闲汉”指的是什么样的人?
诗中提到的“尘世事”比喻为什么?
诗的主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