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咏蛙》

时间: 2025-05-10 13:10:49

诗句

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

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3:10:49

原文展示:

兔边分玉树,龙底耀铜仪。会当同鼓吹,不复问官私。

白话文翻译:

在兔子旁边分开玉树,在龙的下面照耀着铜器。我们应当共同鼓吹,不再询问官场的私事。

注释:

  • 兔边:指的是兔子旁边,可能暗示着一种祥和的环境。
  • 玉树:比喻珍贵、美好的事物,象征高洁的品德。
  • 龙底:指在龙的底下,龙常常象征权力和尊贵。
  • 铜仪:指的是铜制的乐器或仪器,通常用来进行庆典或祭祀。
  • 会当:应当、应该。
  • 鼓吹:合奏或吹奏音乐,象征团结和欢乐。
  • 官私:指官场的私事或个人利益。

典故解析:

“兔边分玉树”可以理解为一种和谐美好的状态,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和谐。而“龙底耀铜仪”则可能暗示在权力中心的光辉与荣耀。诗中提到的“鼓吹”具有集体庆贺的含义,表达了一种超越个人私利,追求共同理想的情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收是唐代的一位诗人,生平事迹不多,主要以其清新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其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本诗写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理想的碰撞时期。诗人通过咏蛙的形式,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间正义、集体主义理想的向往。

诗歌鉴赏:

在《咏蛙》这首诗中,杨收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出一种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诗的开头以“兔边分玉树”引入,兔子与玉树的搭配,给人一种温和而美好的画面,象征着纯净与和谐。而“龙底耀铜仪”则将视角转向权力的中心,展现出一种对权力的敬畏与向往,同时也隐含着对权力的质疑与反思。

全诗通过“会当同鼓吹”的呼吁,体现了诗人希望团结一心,共同追求理想的愿望。这种理想的追求不仅仅是对自然的向往,更是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整首诗尽管言辞简练,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与思想,展现了唐代诗人特有的气质与风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兔边分玉树:在兔子旁边生长的玉树,象征美好与祥和。
  2. 龙底耀铜仪:在龙的底下发光的铜器,象征权力与荣耀。
  3. 会当同鼓吹:我们应当团结一心,共同庆祝。
  4. 不复问官私:不再询问官场的个人私事,表达对集体理想的追求。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兔边”与“龙底”的对仗,增强了诗的音乐感。
  • 比喻:将玉树与铜仪作为美好与权力的象征,展现了诗人对理想的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强调团结与共同追求的重要性,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兔子:象征纯真与和谐。
  • 玉树:象征高洁与美好。
  • :象征权力与尊贵。
  • 铜器:象征光辉与庆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兔边”象征什么? A. 和谐
    B. 权力
    C. 阴暗

  2. “会当同鼓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个人主义
    B. 集体主义
    C. 消极情绪

  3. 诗人通过“龙底耀铜仪”想要表达什么? A. 对自然的热爱
    B. 对权力的向往与质疑
    C. 对个人荣华的追求

答案:

  1. A. 和谐
  2. B. 集体主义
  3. B. 对权力的向往与质疑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望岳》
  • 王之涣《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杨收的《咏蛙》更注重自然与人心的结合,反映出对社会理想的追求,而王之涣则更强调个人的壮志与风光的浩瀚。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蝜蝂传 酬曹侍御过象县见寄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 愚溪诗序 钴鉧潭西小丘记 哀溺文序 读书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饮酒 永州八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黍字旁的字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周悉 焚轨 自由主义 韋字旁的字 病字头的字 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奋发踔厉 户列簪缨 北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躲闪 拳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铁佛伤心,石人落泪 单人旁的字 青字旁的字 甘州曲 撞钟舞女 统贯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