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7:48: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48:27
凉州词二首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
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这首诗描绘了黄河在白云间蜿蜒而上,远处有一座孤立的城池和高耸的山峰。羌笛的悲鸣何必怨恨杨柳,春风并未吹过玉门关。单于(匈奴首领)向北望去,云层如堆,几次杀马祭祀。汉朝的皇帝如今英武强盛,不愿意和亲,愿意归来。
作者介绍:王之涣(688年-742年),字季凌,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丰富的想象力而闻名。他的诗歌常表现出边塞风光以及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唐代盛世时期,国家强盛,但边疆却仍然有外敌威胁,王之涣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凉州词二首》极具边塞风情,既描绘了壮丽的自然景观,又表达了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切。开篇以“黄河远上白云间”引入,展现出广阔的天地,表现出诗人的豪情与壮志。接着描写“孤城万仞山”,给人一种孤独与险峻的感觉,仿佛暗示着边疆的危险与不安。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一句,表达了羌族人的悲怆与无奈,春天的温暖并未抵达他们的心灵,反而加深了对故土的思念。再者,诗中提到“单于北望拂云堆”,生动地描绘了敌人对边疆的觊觎,增强了诗的紧迫感。
最后,汉家天子的“神武”和“不肯和亲”的态度,体现出国家强盛的自信与决心,传递出一种豪迈的民族精神。整首诗气势恢宏,情感深沉,既有对壮丽山河的赞美,也有对民族命运的深思,是一首极具历史与文化价值的边塞诗。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壮丽的边塞景色为背景,通过描绘敌人的威胁和汉朝的英武,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民族团结的呼唤,凸显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春风不度玉门关”是什么意思?
A. 春风温暖
B. 春风未能到达边关
C. 春风带来战争
D. 春风吹过边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中的“单于”指的是哪个民族的首领?
A. 汉
B. 唐
C. 匈奴
D. 羌
诗中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忧伤与思念
C. 宁静
D. 自豪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突厥首领来到中原求和亲,北望自己的领土,看到了边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经多次在此杀马登台祭祀,然后兴兵犯唐,颇有几分踌躇满志。 但现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绝,不肯与突厥和亲,此次中原之行只好无功而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