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奉和圣制早度蒲津关》

时间: 2025-04-27 09:40:22

诗句

仙掌临秦甸,虹桥辟晋关。

两都分地险,一曲度河湾。

路得津门要,时称古戍闲。

城花春正发,岸柳曙堪攀。

后乘犹临水,前旌欲换山。

长安回望日,宸御六龙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9:40:22

原文展示

奉和圣制早度蒲津关
作者: 徐安贞 〔唐代〕

仙掌临秦甸,虹桥辟晋关。
两都分地险,一曲度河湾。
路得津门要,时称古戍闲。
城花春正发,岸柳曙堪攀。
后乘犹临水,前旌欲换山。
长安回望日,宸御六龙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蒲津关的美丽景色和地理位置。诗的开头提到仙掌山脉临近秦地,虹桥则连接了晋关。两座都城由于地势险要而分隔开来,河流蜿蜒而过。这里是通往津门的重要道路,古时的戍楼显得格外静谧。春天,城市的花朵竞相开放,岸边的柳树在晨曦中显得格外迷人。后方的船只依旧在水面上航行,前方的旌旗似乎要换到山上去。回望长安的日子,君主的车驾也正好返回。

注释

  • 仙掌:指仙掌山,形似手掌,位于秦地。
  • 虹桥:指连接晋地的桥梁。
  • 两都:指长安与洛阳。
  • 津门:指渡口。
  • 戍闲:指古时的守卫城池的戍楼,此处形容其清静。
  • 岸柳:柳树生长于河岸,春天时绽放新芽。
  • 宸御六龙:指皇帝的车驾,六龙是古代帝王乘车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安贞,字景和,号安贞,唐代诗人,曾任职于朝廷,作品以描写边塞和山水而闻名。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国家盛世,诗人受皇帝之命游览蒲津关,借此描绘自然风光及其战略位置,体现出国家的繁荣与安定。

诗歌鉴赏

《奉和圣制早度蒲津关》是一首描绘自然风光与历史背景的诗作,诗人在此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国家的热爱。诗的开头通过“仙掌临秦甸,虹桥辟晋关”引入了地理位置,展现出蒲津关作为连接两地的重要性。接着通过“两都分地险,一曲度河湾”展现了两都分隔的险要地势,表现了地理的壮丽与历史的厚重。

在描写自然景观时,诗人使用了“城花春正发,岸柳曙堪攀”描绘春天的生机,展现出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同时,诗中“后乘犹临水,前旌欲换山”生动表现出行旅的情景,给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最后,诗人以“长安回望日,宸御六龙还”结束,表达了对长安的眷恋与对帝王归来的期待,体现出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景色描绘为主,既融入了历史文化的底蕴,又体现了诗人对国家与自然的热爱,展现了唐代诗词的风采。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仙掌临秦甸:仙掌山脉坐落于秦地,暗示地理位置的优越。
  2. 虹桥辟晋关:虹桥打开了通往晋地的门户,象征着交通的便利。
  3. 两都分地险:长安与洛阳之间的险要地势,突出地理的险峻。
  4. 一曲度河湾:河流的蜿蜒曲折,增加了自然景观的美感。
  5. 路得津门要:表明此处是重要的交通要道。
  6. 时称古戍闲:古代的戍楼现在显得清静。
  7. 城花春正发:春天花开正盛,生机盎然。
  8. 岸柳曙堪攀:清晨的柳树让人忍不住想要攀爬。
  9. 后乘犹临水:后面的船只仍在水面上行驶。
  10. 前旌欲换山:前方的旗帜似乎要飘向远山。
  11. 长安回望日:回望长安的太阳正好升起。
  12. 宸御六龙还:皇帝的车驾即将返回,象征着国泰民安。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仙掌临秦甸,虹桥辟晋关”,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使得诗意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对国家繁荣的向往,体现了对历史文化的深刻认识和对未来美好的憧憬。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仙掌:象征自然的神秘与壮丽。
  • 虹桥:象征了沟通与连接。
  • 两都:象征国家的繁荣与稳定。
  • 古戍:象征历史的遗迹与文化积淀。
  • 城花岸柳:象征春天的生机与活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仙掌”指的是哪个地方?

    • A. 晋地
    • B. 秦地
    • C. 洛阳
    • D. 长安
  2. “长安回望日,宸御六龙还”中的“宸御”指的是什么?

    • A. 皇帝的车驾
    • B. 皇后的宫殿
    • C. 大臣的随行
    • D. 平民百姓
  3. 诗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拟人
    • B. 对仗
    • C. 排比
    • D. 夸张

答案

  1. B. 秦地
  2. A. 皇帝的车驾
  3. B. 对仗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徐安贞的《奉和圣制早度蒲津关》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均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前者更注重地理位置与历史背景,后者则强调了登高望远的豪情,二者在形式和主题上均展现了唐代诗词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全唐诗》
  • 《古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东阳道中 霜晓 雨中作三首 其三 频夜梦至南郑小益之间慨然感怀 夜赋 初寒二首 其二 自嘲 泛舟至东村 绿净亭晚兴 占城棕竹拄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理运 疋字旁的字 牛笛 艮字旁的字 鼎镬如饴 贪天之功,以为己力 包含居的成语 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博投 扶弱抑强 龜字旁的字 太山北斗 钓竿 犬字旁的字 黄发骀背 引酵 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卝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