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5:01:5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5:01:55
晚坐弘济寺
阮大铖 〔明代〕
古柳参差掩寺门,
荆篱石埠自为村。
风严乌榜通菱浦,
日落渔炊就荻根。
野月荒荒难辨色,
江峰寂寂更何言。
灯前无限浮沉思,
销任菰香水鹤喧。
在古老的柳树间,寺门被掩映得参差不齐,
荆棘篱笆和石埠子构成了一个小村庄。
风冷得严峻,乌色的船帆驶向菱角港,
日落时分,渔夫正忙着在荻草根旁煮饭。
荒野的明月照耀,颜色难以分辨,
江边的山峰寂静无声,更无言语。
灯下的思绪如浮云般无尽,
任凭菰香伴随水鸟的喧嚣。
作者介绍
阮大铖,明代诗人,生于明末,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脱俗。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阮大铖晚年时,他在弘济寺静坐,感受自然与人生的沉思,反映了他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晚坐弘济寺》是阮大铖在晚年时的作品,展现了他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的细腻感悟。诗中描绘了寺庙周围的自然景色,古柳参差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岁月的沧桑,荆篱石埠则勾勒出一个朴素的村庄画面,生动而形象。
诗的前半部分通过对风、日落、渔炊等自然现象的描写,传达了一个安静、和谐的乡村生活场景。尤其是“风严乌榜通菱浦,日落渔炊就荻根”,通过对比风的严厉与渔人的忙碌,实际上反映了生活的艰辛与自然的威严。
而后半部分则转向内心的思考,"野月荒荒难辨色,江峰寂寂更何言"两句,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空灵与孤独,似乎在提醒人们对自然的敬畏与生命的思考。最后一句“灯前无限浮沉思”,则如一缕清风,轻轻拂过心灵的湖面,激起阵阵涟漪,思绪万千。
整首诗在清新自然的意境中,融合了诗人的沉思,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表达了一种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和时光的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古柳参差掩寺门”描绘了什么场景?
A. 春天的花开
B. 寺庙被柳树掩映
C. 渔夫出海
“风严乌榜”中的“乌榜”指的是什么?
A. 渔船的颜色
B. 风的强度
C. 水鸟的叫声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追求繁华
B. 享受自然与思考人生
C. 乡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