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送三藏归西天国》

时间: 2025-05-07 18:17:27

诗句

十万里程多少碛,沙中弹舌授降龙。

五天到日应头白,月落长安半夜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8:17:27

原文展示:

送三藏归西天国
作者: 李洞 〔唐代〕

十万里程多少碛,
沙中弹舌授降龙。
五天到日应头白,
月落长安半夜钟。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十万里的旅程中有多少沙砾,沙中发声的舌头教导降龙。五天的路程到达日头的地方,月落在长安时的半夜钟声。

注释:

  • 十万里程:形容遥远的旅途。
  • 多少碛:碛指的是沙漠或沙石的地方,多少表示旅途中的艰辛与不易。
  • 沙中弹舌:形容沙中发声,喻指在艰难环境中发出的指引或启示。
  • 降龙:指佛教中的降龙伏虎,象征着教化众生的能力。
  • 五天到日:五天的路程可以到达太阳的地方,表示旅途的遥远。
  • 月落长安半夜钟:指长安的钟声在月落之时,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思念的情感。

典故解析:

  • 三藏:指唐代高僧玄奘,他前往印度取经,传播佛教。
  • 降龙伏虎:源于佛教文化,象征着以教化力量征服邪恶,保护众生的精神。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洞,唐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和对众生福祉的关注而著称。诗作多以佛教题材为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佛教的重视和推崇。
  •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玄奘法师西行取经之后,表达了对其旅程的敬佩与祝福,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传播的期许。

诗歌鉴赏:

《送三藏归西天国》是一首融合了佛教思想与人文情怀的诗作。通过描绘三藏法师的艰难旅程,诗人不仅表达了对其的敬意,还传达了对佛教传播的期盼。开头以“十万里程多少碛”写出了旅途的艰辛,表现出对三藏法师西行的艰难之感,接着“沙中弹舌”则隐喻了在困境中所获得的智慧和启示。整首诗在意象上不仅有地理的描绘,更有对精神世界的探索,展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

诗中“月落长安半夜钟”的描绘,不仅是对时间的流逝的感慨,也暗示着三藏法师的归来将为长安带来新的希望与光明。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使得读者在欣赏中能够感受到一种既遥远又亲切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十万里程多少碛:描绘了三藏法师西行的艰难旅程,表现出对其毅力的赞美。
    • 沙中弹舌授降龙:在困境中学习与成长,沙中发声代表了智慧的启迪。
    • 五天到日应头白:以时间的流逝表达旅途的漫长,象征着理想的遥远。
    • 月落长安半夜钟:描绘了长安的寂静与思念,反映了对未来的期待。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旅途比作一场修行与探索。
    • 对仗:如“十万里程”与“月落长安”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整首诗传达了对三藏法师旅途的敬意及对佛教文化传播的期待,反映了人们对理想和信仰的追求。

意象分析:

  • 十万里程:象征旅途的艰辛与坚定的信念。
  • 沙中弹舌:代表在困境中获得的智慧与启迪。
  • 长安:象征着文化的中心与信仰的寄托。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十万里程”主要表达了什么? A. 旅途的美好
    B. 旅途的艰辛
    C. 旅途的快乐

  2. “月落长安半夜钟”暗示了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夜晚的美丽
    C. 长安的繁华

  3. “沙中弹舌”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困境中的希望
    B. 旅途的结束
    C. 对未来的迷茫

答案: 1.B 2.A 3.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by 王之涣
  • 《出塞》 by 王昌龄

诗词对比

  • 李洞的《送三藏归西天国》与王之涣的《送别》都表达了对离别的感慨,但李洞更强调了精神追求与佛教文化的传播,而王之涣则侧重于离别的情感与友谊的珍贵。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李洞传》

相关查询

送祢 寓言二首(次首《律髓》入侠少类,作卢象《杂诗》) 偶然作六首 其三 新秦郡松树歌 奉和圣制庆玄元皇帝玉像之作应制 辋川集 椒园 燕支行 辋川集。孟城坳 三月三日勤政楼侍宴应制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投刃皆虚 易乐 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主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县署 爪字旁的字 包含爷的词语有哪些 鸡犬不惊 干字旁的字 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坍陷 禾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拱挹指麾 王字旁的字 占风铎 富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鼍愤龙愁 脱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