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06: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06:00
木兰花
作者: 詹安泰 〔近代〕
清明节近毛毛雨,
山崦浮烟花著露。
傍檐怕见燕雏飞,
贴枕如闻雷母语。
城外春波山外路,
多少行人驮梦去。
算来和酒最宜诗,
写向碧天天睡去。
清明节将至,细雨绵绵,
山峦在烟雾中浮现,花上沾满露珠。
在屋檐下,怕见燕子的雏鸟飞翔,
躺在枕边仿佛听到母亲的呼唤。
城外春水流淌,山外小路延伸,
多少行人背负着梦远行。
想来,和酒最适合写诗,
就写在这碧蓝的天空下安然入睡。
本诗未涉及非常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清明节”作为传统节日,象征着春天的生机与对逝去亲人的缅怀。
詹安泰的《木兰花》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清明节时期的自然景象与人们内心的情感交织。开篇的“清明节近毛毛雨”,不仅描绘了春雨绵绵的景象,还暗示了这个节日的即将来临,带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山峦浮烟,露花点滴,生动地呈现出春天的生机与变化。接下来的“傍檐怕见燕雏飞”,则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对母爱的渴望与对家乡的思念,燕子的雏鸟象征着温暖和希望,却也让人感到生离死别的无奈。
“城外春波山外路”的描写,勾勒出一幅春日出行的画面,多少行人背负着梦想,象征着人们在生活中追寻理想与目标。最后两句“算来和酒最宜诗,写向碧天天睡去”,则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诗与酒相伴,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安然的心境。
整首诗意境悠远,情感真挚,既有对春天的赞美,又有对亲情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对亲情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哲思,传达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测试:
清明节的特点是什么?
A. 祭扫先人
B. 过年
C. 端午节
D. 中秋节
“傍檐怕见燕雏飞”中“燕雏”指的是什么?
A. 燕子
B. 燕子的幼鸟
C. 燕子的飞行
D. 燕子的巢
诗中提到的“和酒最宜诗”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酒的厌恶
B. 认为酒与诗是最好的搭配
C. 不喜欢诗歌
D. 认为酒是无用的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