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2:07: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7:35
至今亡国泪,洒作粤江流。
黑夜时闻哭,悲风不待秋。
海填精卫恨,天坠杞人忧。
一片厓山月,空来照白头。
至今仍为亡国流下眼泪,化作粤江的流水。
黑夜里时常听见哭声,悲风不等秋天来临。
大海填满了精卫的悲恨,天空坠落了杞人的忧虑。
一轮孤独的山月,徒然照耀着我的白发。
梁佩兰,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国破家亡的忧伤,风格清新而沉郁。
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末年,正值国家动荡,作者借古抒怀,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与悲痛。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亡国之痛的深切感受。开头两句“至今亡国泪,洒作粤江流”直接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泪水化作江水流淌,增强了悲伤的氛围。接着,黑夜中的哭声和悲风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意境,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忧伤。诗中提到“海填精卫恨”,通过精卫的传说,传达了对国家沦亡的不甘与愤懑,而“天坠杞人忧”则让人联想到无谓的忧虑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无奈。最后一句“一片厓山月”以月亮的孤独映衬自己的白发,传递出一种无尽的孤独与凋零感,令人心生共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邃,反映了作者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整首诗通过对亡国之痛的深切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时局的无奈。
诗中提到的“精卫”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不屈的精神
C. 富贵
D. 忧伤
“一片厓山月”中,“厓山”指的是什么?
A. 低矮的山
B. 高耸的山
C. 河流
D. 平地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杜甫《春望》则在同样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忧虑,展现了相似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