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秋夜宿陈元孝独漉堂读其先大司马遗集感赋》

时间: 2025-04-26 22:07:35

诗句

至今亡国泪,洒作粤江流。

黑夜时闻哭,悲风不待秋。

海填精卫恨,天坠杞人忧。

一片厓山月,空来照白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2:07:35

原文展示:

至今亡国泪,洒作粤江流。
黑夜时闻哭,悲风不待秋。
海填精卫恨,天坠杞人忧。
一片厓山月,空来照白头。

白话文翻译:

至今仍为亡国流下眼泪,化作粤江的流水。
黑夜里时常听见哭声,悲风不等秋天来临。
大海填满了精卫的悲恨,天空坠落了杞人的忧虑。
一轮孤独的山月,徒然照耀着我的白发。

注释:

  • 亡国泪:指因国破家亡而流下的眼泪。
  • 粤江:指广东的江河,象征故国的泪水流淌。
  • 精卫:传说中的鸟,因海水淹死而心怀怨恨,象征不屈的精神。
  • 杞人忧:出自《列子·杞公》,形容无谓的忧虑。
  • 厓山月:指高山上的明月,象征孤独和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梁佩兰,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反映国破家亡的忧伤,风格清新而沉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清朝末年,正值国家动荡,作者借古抒怀,表达对故国的思念与悲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丰富的意象,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亡国之痛的深切感受。开头两句“至今亡国泪,洒作粤江流”直接将情感与自然景象结合,泪水化作江水流淌,增强了悲伤的氛围。接着,黑夜中的哭声和悲风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意境,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忧伤。诗中提到“海填精卫恨”,通过精卫的传说,传达了对国家沦亡的不甘与愤懑,而“天坠杞人忧”则让人联想到无谓的忧虑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无奈。最后一句“一片厓山月”以月亮的孤独映衬自己的白发,传递出一种无尽的孤独与凋零感,令人心生共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深邃,反映了作者深刻的历史感与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至今亡国泪,洒作粤江流”:表达了对国家沦亡的悲痛,泪水化作江水,流淌不息。
  2. “黑夜时闻哭,悲风不待秋”:夜晚的哭声与悲风交织,凄凉的氛围令人心痛。
  3. “海填精卫恨,天坠杞人忧”:借用精卫填海的典故,象征对亡国的愤恨与无奈。
  4. “一片厓山月,空来照白头”:孤独的月光照耀着白发,象征岁月的流逝与无尽的孤独。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泪水比作江水,增强感情的表现力。
  • 对仗:如“海填精卫恨,天坠杞人忧”,体现了诗的韵律美。
  • 拟人:悲风、哭声等拟人化,增加了情感的共鸣。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亡国之痛的深切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反思与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与对时局的无奈。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泪水:象征悲伤与思念。
  • 江水:代表流逝与无尽的忧愁。
  • 精卫:象征不屈与对故国的执念。
  • 月亮:象征孤独与岁月的流逝。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精卫”象征着什么? A. 快乐
    B. 不屈的精神
    C. 富贵
    D. 忧伤

  2. “一片厓山月”中,“厓山”指的是什么? A. 低矮的山
    B. 高耸的山
    C. 河流
    D. 平地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对比李白的《将进酒》,两者虽主题不同,但都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杜甫《春望》则在同样的历史背景下,反映了对国破家亡的深切忧虑,展现了相似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上林春 水龙吟 水龙吟 黄鹂绕碧树 南歌子 鹊桥仙 丑奴儿 绿头鸭 朝中措 清平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裘马轻肥 包含墟的词语有哪些 心领意会 自鸣钟 旁摇阴煽 門字旁的字 吉星 隹字旁的字 五众 己字旁的字 成汤 包含另的词语有哪些 促请 官法如炉 追根溯源 耒字旁的字 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