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3:33: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3:33:21
莫更凭高,阑珊草色天涯暮。
乱山无数,云意閒如许。
一叶扁舟,梦到寻诗处。
愁延伫,断鸿声苦,寂寞龙湫雨。
不要再高处观望了,天边的草色在暮色中显得愈加黯淡。
无数的山峦在眼前,云层的意境闲适如同这样。
一叶小舟,梦中航行到寻觅诗句的地方。
愁苦延续,孤雁哀鸣声声苦涩,龙湫的雨水更显寂寞。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断鸿声苦”常与孤独、离别之情相关,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和孤寂。
王鹏运,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山水、情感为主题,风格多样,常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感悟。
本诗写于秋季,诗人游历于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孤独,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渴望与内心的忧伤。
《点绛唇 拟秋岩》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出秋天特有的萧瑟与孤独。开篇以“莫更凭高”引入,表明诗人不希望再高处观望,反而希望沉浸在草色渐暗的天涯中,展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的留恋。接着,诗人描绘了“乱山无数”的景象,云意悠然,似乎在表达一种闲适的心境,但这种闲适中透出一丝无奈与惆怅。
“一叶扁舟”的意象让人联想到孤独的漂泊,诗人梦到寻诗的地方,说明对创作的渴望和对灵感的追寻。而“愁延伫,断鸿声苦,寂寞龙湫雨”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孤雁的哀鸣与龙湫的雨水交织出一种深深的寂寞感和愁苦感,显示了自然与人心的共鸣。整首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寄托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诗意的向往,表现了清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艺术的执着追求。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的渴望,反映了一种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艺术的追求。
“莫更凭高”中的“高”指代什么?
“一叶扁舟”象征什么?
诗中提到的“断鸿声苦”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对比王鹏运的《点绛唇 拟秋岩》和李白的《夜泊牛津》,两者均有对大自然的描绘和人生感慨,但王鹏运更偏向于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而李白则表现出一种豪放与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