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22:32: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22:32:46
深窗暮洒梨花雨,随风乱零如霰。
寒食初过,连阴未解,黄昏酒阑人倦。
春灯谩剪。怪浓润沾衣,浅寒迎面。
芳事蹉跎,强将花谱自舒卷。
天涯芳草渐满,蹋青晴路阻,阑槛凭遍。
燕隔重门,舟迷晚渡,应是不胜清怨。
欢游未展。纵不奈凄迷,懒寻消遣。
只怕晴时,落红千万点。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清明时节的黄昏场景。窗外梨花的雨点在暮色中洒落,随风飘散,如同霰雪般零乱。寒食节刚刚过去,连续的阴雨尚未散去,黄昏时分,酒意渐浓,令人疲倦。春灯下的剪影显得模糊而无力,衣衫因潮湿而沉重,迎面而来的凉意让人感到不适。花事已然拖延,我勉强将花谱展开自娱自乐。远方的芳草渐渐丰盛,道路却因青苔而阻碍,栏杆前我四处凭倚。燕子隔着重重门扇,而小舟在黄昏的渡口迷失,脸上难免流露出无尽的怨愁。欢快的游乐尚未展开,尽管心情迷惘,却懒得去寻找消遣的方式。只怕晴天来临时,满地落红会更加刺眼。
邵亨贞,元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描写和对自然景色的深刻感悟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的结合,常用清新婉约的笔调。
此诗创作于清明时节,表达人们在节日过后对春天的感慨,及对友人、游玩的渴望与无奈,反映出一种孤独和惆怅的情感。
《齐天乐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清明时节的宁静与凄美。诗中“深窗暮洒梨花雨”的意象,勾勒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梨花的雨点代表了春天的流逝与生命的脆弱。这种美丽的景象伴随着“随风乱零如霰”的描写,暗示了内心的无奈与忧伤。作者以“寒食初过,连阴未解”引入时令,营造出一种阴沉的气氛,表达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通过“春灯谩剪”、“怪浓润沾衣”等细腻的细节描绘出一种春日的湿润和人们的倦怠。诗中反复出现的“芳事”与“欢游”则表现出对春天美好时光的留恋与无奈,流露出诗人对春日花事的渴望,却又因现实的种种障碍而感到无奈和怅惘。
最后,诗人以“只怕晴时,落红千万点”作结,表达了对美好事物脆弱性的深刻感悟,仿佛在提醒自己即使晴天到来,落花依旧是无情的,生活的无常让人难以承受。
主题围绕春天的美好与无常,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无奈,把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紧密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伤感和哲理思考。
“深窗暮洒梨花雨”中的“梨花雨”象征什么?
A. 雨水
B. 春天的美好与短暂
C. 冬天的寒冷
诗中提到的“寒食”节,主要反映了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古代的习俗与文化
C. 诗人的孤独
“只怕晴时,落红千万点”中的“落红”含义是什么?
A. 生命的脆弱
B. 春天的美好
C. 夏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