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5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59:04
代文宣王答
作者:罗隐
三教之中儒最尊,
止戈为武武尊文。
吾今尚自披蓑笠,
你等何须读典坟。
释氏宝楼侵碧汉,
道家宫殿拂青云。
若教颜闵英灵在,
终不羞他李老君。
在三教中,儒教是最为尊崇的,
停止战争以礼治国,武力尊重文治。
我如今还在披着蓑衣和斗笠,
你们何必去读那些古老的典籍呢?
佛教的宝楼侵入了碧蓝的天空,
道教的宫殿拂过了青云。
如果颜回和闵子的人杰在世,
他们也不会羞愧于李老君的教导。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罗隐(833年-909年),唐代诗人,字梦阮,号紫阳,晚年隐居在福建,是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以诗歌见长,风格清新、饱含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思想多元化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儒、道、佛三教的探讨,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和对传统文化的反思。
《代文宣王答》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诗,罗隐通过对儒家、道家、佛教三教的描绘,表达了他对社会现象和传统文化的独特见解。诗的开头以“儒最尊”明确了儒家在三教中的地位,接着通过“止戈为武”提出了以文治国的主张,反映了诗人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深刻认识。
“吾今尚自披蓑笠”一句,展示了诗人追求简朴生活的态度,与当时社会的浮华形成鲜明对比。接下来的“你等何须读典坟”则是对那些迷信经典、忽视实践的人的讽刺,突显了诗人对实用主义的倡导。
后半部分提到的“释氏宝楼”和“道家宫殿”,则在描绘宗教建筑的同时,暗含对宗教权威的质疑与反思。最后一句“若教颜闵英灵在,终不羞他李老君”,表现出对古代圣贤的崇敬,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今学术虚浮的无奈。
整首诗凝练而深刻,蕴含着诗人对人生、社会和文化的深思,既是对传统的尊重,也是对现实的批判,体现了罗隐的哲学思考和文学才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儒、道、佛三教的价值,强调文治的重要性,同时对当时社会的浮华与迷信表示批判,表现出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三教之中儒最尊”中的“三教”是指哪三教?
A. 儒教、道教、基督教
B. 儒教、道教、佛教
C. 儒教、佛教、伊斯兰教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披蓑笠”象征什么?
A. 富贵生活
B. 隐逸与简朴
C. 学术成就
答案:B
诗人对“典坟”的态度是?
A. 崇拜
B. 质疑
C. 忽视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二者均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但《代文宣王答》更侧重于对当下社会风气的批判,而《登鹳雀楼》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的壮志与豪情。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