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06: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06:35
烛影摇红
作者:吕碧城 〔清代〕
絮影萍痕,海天芳信吹来遍。
野鸥无计避春风,也被新愁染。
早又黄昏时渐,意惺忪低回倦眼。
问谁系住,柳外骄阳,些儿光线。
一霎韶华,可怜颠倒闲莺燕。
重重帝网殢春魂,华缀灵台满。
底说人天界远。忏三生芷愁兰怨。
销形作骨,铄骨成尘,更因风散。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诗人感受到春风的温暖,然而春天的美丽却被新愁所染。夕阳西下,诗人感到倦怠,眼神迷离,仿佛在问谁把那温暖的阳光系住。转瞬之间,春光如同莺燕般轻巧而又令人怜惜。然而,春天的美好又被繁重的束缚所困,心中难免涌起对人生的感慨。诗人忏悔往生的愁苦,感叹身形已化作骨灰,随风飘散。
吕碧城(约 1680 - 1740),清代女诗人,才华横溢,擅长诗词和散文。她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女性的细腻情感和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尤其关注爱情与人生的无常。
《烛影摇红》创作于清代,正值封建社会的盛行时期,诗人通过描绘春天的景象,抒发对生活的感慨和对命运的思考,反映了她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于人生苦短的无奈。
《烛影摇红》是一首抒情性极强的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全诗以春天为背景,诗人以柳絮和水萍的意象开篇,展现了春天的柔情与轻盈。然而,随着诗句的展开,春风带来的不仅是温暖,还有无法逃避的新愁,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复杂与矛盾。
接着,诗人以“早又黄昏时渐”来表现时间的流逝,暗示着对美好时光的惋惜与无奈。此时,倦眼惺忪,似乎暗示着对生活的疲惫感。在问及“谁系住柳外骄阳”时,诗人不仅在思考时间的流逝,也在感叹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最后,诗中提及的“忏三生芷愁兰怨”以及“销形作骨”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表达了对过去的追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这首诗用春天的美景与人生的苦涩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思考,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絮影萍痕,海天芳信吹来遍。
野鸥无计避春风,也被新愁染。
早又黄昏时渐,意惺忪低回倦眼。
问谁系住,柳外骄阳,些儿光线。
一霎韶华,可怜颠倒闲莺燕。
重重帝网殢春魂,华缀灵台满。
底说人天界远。忏三生芷愁兰怨。
销形作骨,铄骨成尘,更因风散。
整首诗以春天为背景,表现了美好与哀愁交织的人生哲理,反映了诗人对青春流逝、生命无常的深刻思考,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与对人生苦涩的感慨。
选择题:诗中“絮影萍痕”主要描绘了什么?
填空题:诗中提到“销形作骨,铄骨成尘”,这句话表达了对____的思考。 答案:生命的无常
判断题: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春天的赞美。
答案:错误(主题是对春天美好与人生苦涩的交织思考)
对比《烛影摇红》和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春天的美好,但杜甫更多地表现了忧国忧民之情,而吕碧城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与生命的思考。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显著差异,前者忧伤沉重,后者则带有淡淡的惆怅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