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39: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39:50
《湘春夜月》
屈大均
又黄昏。夕阳斜映湘阴。可惜一片江声,都泻作愁心。欲抱月光同卧,奈余光如雪,不暖香衾。怕素娥笑客,殷勤玉指,起弄鸣琴。枫林瑟瑟,萤吹鬼火,叶助猿吟。早掩船窗,休更作楚王迷惑,神女荒淫。云朝暮雨,断人魂终古情深。恨宋玉,托微辞讽谏,风华寂寞,与谁知音。
天色渐黄,夕阳斜照在湘江的岸边。可惜那江水声,尽数倾泻成我的愁苦心情。我想要与月光共枕,却发现那余光如同雪一样的寒冷,无法温暖我的香衾。担心素娥会嘲笑我这位客人,殷勤地用玉指拨动琴弦。枫林发出瑟瑟的声音,萤火虫在夜空中飞舞,树叶也为猿猴的吟唱助兴。早早关上船窗,别再让楚王迷惑,神女沉迷。云雾弥漫、细雨飘洒,断了人们的灵魂,古人情深。恨宋玉,借微词来讽刺和劝诫,风华寂寞,谁能知晓我的心声?
作者介绍:屈大均(1560-1630),明代诗人,字允升,号澄江,籍贯为湖南。他的诗歌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人生感悟,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大明时期,正值社会动荡,诗人借助夜晚的幽静与月色的清冷表达内心的孤独与对往事的追忆。
《湘春夜月》是一首情感深邃、意象丰富的诗作。诗人在黄昏时分,映照出湘江的夕阳,激起心中无尽的愁绪。江声如泣,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诗人欲与月光同卧,却感受到月光的寒冷,暗示着他内心的孤寂,无法得到温暖的慰藉。
诗中提到的“素娥”,不仅指代月亮,更象征着一种理想的爱情或友情,却又因对方的冷漠而感到失落。接着,诗人将视角转向琴声和自然,枫林的瑟瑟声和萤火虫的微光交织成一幅生动的夜景,虽美却无法填补内心的空虚。
结尾处提到的“恨宋玉”,则是对自身才华的无奈与对过往情感的追忆,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惋惜。整首诗在流畅的意境中,折射出作者对于生活的哲学思考和对情感的深刻理解,令人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夜晚的孤独与对过去情感的追忆,表现出对理想爱情的渴望与现实的失落,展现出深厚的情感基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的“素娥”指代的是: A. 一位女子 B. 月亮 C. 一种植物 D. 一首诗
诗人“恨宋玉”是因为: A. 对宋玉的喜爱 B. 对宋玉诗歌的无奈 C. 对知音难觅的惋惜 D. 对历史的不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湘春夜月》与李白的《月下独酌》同样以月亮为主题,但屈大均的诗更为内敛,情感更为细腻,而李白则表现出豪放与洒脱。两者在意象和情感表达上,各具特色,反映出不同的个人风格和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