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18: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18:04
《鹧鸪天五首 其三》
作者:李慈铭
夏里山阴总是秋,
清凉五月足勾留。
乱蝉古木多藏寺,
曲水修篁半结楼。
村落静,野塘幽,
藕花多处便停舟。
披衿别人风前思,
闲向桑阴看饲牛。
在这个夏天的山阴处,仿佛已经是秋天,清凉的气息让人留连于这五月的时光。古木间蝉鸣不断,寺庙隐匿其中;曲折的水边,修长的竹子半遮楼阁。村落宁静,野塘幽深,藕花盛开之处,舟船不由自主地停下。披着衣衫,独自一人感受风的思绪,悠闲地在桑树的阴影下看着牛儿吃草。
此诗中提到的“藕花”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象征着纯洁与美好;“曲水”则是古代文人雅集时流行的游玩的场所,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作者介绍:李慈铭,清代诗人,擅长描绘自然景物,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诗人闲暇之时,展现了他对乡村宁静生活的向往及对自然的感悟,反映了清代文人追求闲适与自然的生活态度。
《鹧鸪天五首 其三》通过细腻的描写,勾勒出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夏日山阴景象。诗中以“夏里山阴总是秋”开篇,便以对比手法引出诗的主题,传达出一种清幽的气氛。接着,通过描绘蝉鸣、古木、曲水、修竹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意境,让人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村落的宁静与野塘的幽深,让人感受到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最后“闲向桑阴看饲牛”一句,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表达了对自然的眷恋与心灵的寄托。
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生活的热爱,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给人以深思与启示。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歌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热爱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传达出一种宁静、悠闲的生活态度。
诗词测试:
李慈铭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诗中提到的“藕花”象征什么?
诗人在哪种环境中思考?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鹧鸪天五首 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