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抗战胜利后感怀二律 其一》

时间: 2025-05-13 00:15:58

诗句

家近难归暗自愁,往来无碍羡扁舟。

文书惯伏公门案,局促幽居小角楼。

经乱未将家计理,有钱还作少年游。

从今鞭著祖生后,不信蹉跎到白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3 00:15:58

原文展示

家近难归暗自愁,
往来无碍羡扁舟。
文书惯伏公门案,
局促幽居小角楼。
经乱未将家计理,
有钱还作少年游。
从今鞭著祖生后,
不信蹉跎到白头。

白话文翻译

家在近处却难以归去,心中暗自感到忧愁;
往来无阻,羡慕那轻便的小舟。
习惯了在公门前伏案写文书,
局促不安地生活在幽静的小楼里。
经历了动乱,却未曾理清家中的经济;
即使有了钱,也只是继续过着少年般的游荡生活。
从今往后,我要鞭策自己努力向前,
不相信时间会让我蹉跎到老。

注释

  • 家近:指作者的家在附近,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归去。
  • 扁舟:小船,象征自由和无拘无束的生活。
  • 文书:指公文和文书工作,强调繁忙的公务生活。
  • 局促:形容空间狭小、心情受压。
  • 幽居:生活在幽静的地方,暗含孤独。
  • 经乱:经历混乱,指社会动荡或个人生活的困境。
  • 家计:家庭经济状况。
  • 鞭著:激励或鞭策自己。
  • 蹉跎:指虚度光阴,不求进取。

典故解析

该诗中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诗人在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时,运用了“扁舟”作为象征,可以与古代文人所向往的隐士生活相联系。同时,诗中提到的“公门案”,可以理解为对官场生活的隐喻,反映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无奈和不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孙俊在,近代诗人,生平经历多变,目睹了国家的动乱与变迁。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对时代的思考,以及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的深刻联系。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抗战胜利后的时期,国家刚刚经历战争的洗礼,人们的生活仍然未能恢复。作者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表达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对现实的无奈,既有对家庭的思念,也有对自身处境的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在形式上采用了七言绝句的格式,语言简练,意象丰富。诗人通过对比表达了内心的矛盾和挣扎。开头两句“家近难归暗自愁,往来无碍羡扁舟”的描写,既反映了与家乡的距离感,又将小舟的轻盈与自由作为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令人向往。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虽然身处公门,文书繁忙,但内心深处却渴望逃离这种局促的生活,渴望能够理清家庭的经济状况,而不是沉浸在少年游的玩乐中。

最后两句“从今鞭著祖生后,不信蹉跎到白头”,展现了诗人的决心与坚定。他不愿意被生活的压力和时间的流逝所困扰,渴望把握现在,为未来奋斗。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过往的追忆,又有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一个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积极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家近难归暗自愁:身处近地却无法回家,心中感到忧愁。
  2. 往来无碍羡扁舟:虽然可以自由往来,但仍然羡慕无拘无束的小舟。
  3. 文书惯伏公门案:习惯于在公门前写文书,表明生活的繁忙与压力。
  4. 局促幽居小角楼:生活在狭小的幽静角落,暗示孤独和压抑。
  5. 经乱未将家计理:经历动乱后,家庭经济状况未能理清。
  6. 有钱还作少年游:即使有钱,也只是过着无所事事的生活。
  7. 从今鞭著祖生后:从今以后要激励自己努力向前。
  8. 不信蹉跎到白头:不相信时间会让我等到老去而无所作为。

修辞手法

  • 对比:小舟与公务生活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 象征:小舟象征自由与无拘束的生活,反映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 反复:通过重复的句式,强调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追求改变的决心。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着对家庭、自由和未来的思考,表现出诗人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希冀。通过对比与对照,传达出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鼓励人们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要让岁月虚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舟:象征自由、轻松与无拘无束的生活。
  • 公门:象征繁忙的官场生活与社会责任。
  • 幽居:象征孤独与压抑的生活环境。
  • 少年游:象征无忧无虑、追求快乐的生活态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家近难归暗自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忧愁
    C. 快乐
    答案:B

  2. “往来无碍羡扁舟”中的“扁舟”象征什么?
    A. 繁忙
    B. 自由
    C. 责任
    答案:B

  3. 诗人希望通过“从今鞭著祖生后”来达到什么目的?
    A. 逃避现实
    B. 努力奋斗
    C. 怀念过去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杜甫):同样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思考。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描绘了对自然与人生的哲理思考。

诗词对比

将孙俊在的《抗战胜利后感怀二律 其一》与杜甫的《登高》进行对比,两者都表现了对人生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展望,但杜甫更多的是对时局的无奈与感伤,而孙俊则在无奈中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决心,这种对比反映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变化。

参考资料

  • 《中国现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近现代诗人研究资料》

相关查询

高阳台 减字木兰花 天香 减字木兰花 菩萨蛮(归思) 木兰花令(柳) 雨中花令(夏词) 清平乐·黄金殿里 早行 庆清朝慢·踏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慢慢吞吞 耽湎 单耳刀的字 凡结尾的成语 木字旁的字 宵旰攻苦 典册高文 厌世主义 包含屣的成语 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三分像人,七分像鬼 彑字旁的字 闲情逸趣 士字旁的字 社会心理学 半价倍息 张太雷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