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塞下曲》

时间: 2025-05-23 14:22:15

诗句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

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

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

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14:22:15

塞下曲

作者: 李贺 〔唐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
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
蕃甲锁蛇鳞,马嘶青冢白。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
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白话文翻译:

北风吹响胡笳,蓟门的白雪覆水面。
天空中有青色的道路,城头的月亮照亮千里。
露水洒在旗帜上,寒冷的金属声在夜里回响。
蕃戎的铠甲如蛇鳞般锁紧,马嘶声在青色的坟冢旁响起。
秋天静谧中看到旄头,沙漠遥远带来羁旅的愁苦。
帐篷北边的天空似乎要尽头,河水的声音从边塞流出。

注释:

  • 胡角: 胡人的乐器,象征战斗和北方。
  • 蓟门: 指代北方边塞,蓟门是古代的一个重要关口。
  • 青海道: 青色的道路,意指远方的旅途。
  • 露下: 露水落下,旗帜上布满露珠。
  • 寒金: 寒冷的金属声,形容武器的声音。
  • 蕃甲: 蕃戎的盔甲,象征敌人。
  • 马嘶: 战马的嘶鸣声,增添紧张气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贺(790年-816年),字长吉,是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以其奇特的想象和独特的风格著称。他的诗歌多描绘壮丽景色和豪情壮志,常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塞下曲》创作于李贺的边塞诗时期,正值唐朝对外战争频繁、边塞生活艰苦的时期。李贺通过对边塞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战士生活的同情以及对国家安危的忧虑。

诗歌鉴赏:

《塞下曲》是一首典型的边塞诗,诗中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浓烈的情感,描绘了北国的寒冷与孤独,表现了诗人对战士们艰苦生活的同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开头两句“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通过音响和视觉的结合,营造出一种寒冷而孤寂的氛围,表达了敌人来袭的紧迫感。接下来的“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则将视野扩展至辽阔的边塞,象征着战争的无情与广袤的天地。

诗中“露下旗濛濛,寒金鸣夜刻”展现了夜间的凛冽与战斗的紧迫,声音与景象交织,令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压迫感。后面的“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则传递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反映了战士们在沙漠中孤独的思念与愁苦。最后的“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更是将情感推向高潮,暗示着边塞生活的无尽与无奈。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结合战士的内心情感,展现了李贺对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胡角引北风: 胡人吹响的乐器,在北风中传来,暗示战斗的来临。
  • 蓟门白于水: 蓟门的白雪覆盖水面,描绘了寒冷的边塞景象。
  • 天含青海道: 天空中似乎有条青色的道路,象征着远方的征途。
  • 城头月千里: 城头的明月照亮千里,表现出一种辽阔的孤独感。
  • 露下旗濛濛: 露水洒落在旗帜上,增添了凄冷的气氛。
  • 寒金鸣夜刻: 寒冷的金属声在夜晚响起,引发对战争的联想。
  • 蕃甲锁蛇鳞: 蕃戎的铠甲如同蛇鳞般锁紧,象征敌人的威胁。
  • 马嘶青冢白: 战马在青冢旁嘶鸣,暗示着战斗的紧张。
  • 秋静见旄头: 秋日的宁静中,看到旄头,带来思乡的愁苦。
  • 沙远席羁愁: 沙漠遥远,席子带来的羁旅愁苦。
  • 帐北天应尽: 帐篷北边的天空似乎无尽,暗示无望。
  • 河声出塞流: 河水的声音从边塞流出,象征着流亡与思念。

修辞手法:

  • 对仗: 如“胡角引北风”和“蓟门白于水”,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 “蕃甲锁蛇鳞”将盔甲比作蛇鳞,形象生动。
  • 拟人: “露下旗濛濛”赋予露水以动态,使场景更加生动。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边塞的景象与战士的内心,表达了对战争的忧虑、对边塞孤独生活的同情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深思,展现出了浓厚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胡角: 战斗的征兆,象征着外敌入侵。
  • 蓟门: 边塞的关键地带,象征着国家的防线。
  • 月亮: 代表孤独与思乡之情。
  • 露水: 传递出清冷之感,象征着无情的自然环境。
  • 旄头: 代表战斗的标志,暗示战争的存在。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塞下曲》的作者是谁?

    • A. 王维
    • B. 李白
    • C. 李贺
    • D. 杜甫
  2. 诗中“胡角引北风”讲述了什么情景?

    • A. 春天的生机
    • B. 战斗的来临
    • C. 秋天的宁静
    • D. 夏日的炎热
  3. “帐北天应尽”中“应尽”可以理解为:

    • A. 无尽的希望
    • B. 终将到来的结束
    • C. 家乡的思念
    • D. 战争的胜利

答案:

  1. C. 李贺
  2. B. 战斗的来临
  3. B. 终将到来的结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昌龄的《出塞》
  • 高适的《燕歌行》
  •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词对比:

  • 王昌龄《出塞》与李贺的《塞下曲》均描绘了边塞生活的艰苦,但王昌龄的作品更侧重于表达战斗的豪情和壮烈,而李贺则更加突出孤独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唐代诗人李贺研究》
  • 《边塞诗歌的艺术特点》

相关查询

南歌子 南歌子 秋海棠 南歌子 山阴道上 南歌子二首 其一 南歌子 南歌子四首 其一 南歌子 南歌子·象戏红牙局 南歌子 其一 南歌子四首 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风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交颈并头 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为言 歺字旁的字 高字旁的字 丘阜 包含笄的词语有哪些 翻黄倒皁 龝字旁的字 临时施宜 第四个字是事的成语大全_含事字的四字成语解析 见禁 神不附体 幾字旁的字 阜字旁的字 哑哑 绵里薄材 分屏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