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8:52: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8:52:20
桂殿秋二首 其二
作者: 龚自珍
惊觉后,月华浓。
天风已度五更钟。
此生欲问光明殿,
知隔朱扃几万重。
在惊觉之后,月光愈发明亮。
天上的风已吹过五更时分的钟声。
这一生我想询问光明殿,
却不知道隔着那朱红的门有多少重重阻隔。
“光明殿”可以理解为一种理想的境界,常用来象征人们心中的理想和追求。而“朱扃”则强调了这种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隔阂,寓意追求理想的艰难。
作者介绍:龚自珍(1792—1841),字必恭,号秋瑾,晚号“湘江渔者”,清代著名诗人和政治家。龚自珍早年曾在科举中获得优异成绩,后因不满清朝的政治腐败而积极参与改革,作品以其独特的个性和深刻的思想而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朝道光年间,正值社会动荡和人们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对理想和真理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桂殿秋二首 其二》描绘了一个秋夜的静谧与深邃,诗人在月光下的觉醒使他对人生的思考变得更加深刻。诗的开头“惊觉后,月华浓”,展示了诗人在寂静夜晚的突然觉醒,月光的明亮映照出他内心的孤独与思考。接着“天风已度五更钟”,描绘了时光的流逝,仿佛提醒他在追求理想的过程中,时间无情地流逝。最后两句“此生欲问光明殿,知隔朱扃几万重”,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的渴望和对现实无奈的感叹,朱红的门象征着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阻隔,显示了追求真理的艰难和不可得。
整首诗在意象上以“月华”“天风”“光明殿”构成了一个孤独而理想化的境界,体现了诗人对理想的执着与对现实的无奈,情感深邃而真挚,具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使用了对仗(“月华浓”与“天风已度”)和象征(“光明殿”象征理想)等修辞手法,使诗句富有音乐感和画面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表达了人们对光明未来的渴望和对现实无力感的深思,具有哲理性和普遍性。
诗词测试:
“惊觉后,月华浓”中的“月华”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光明殿”象征什么?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理想的渴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