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00: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00:19
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
——沈佺期 〔唐代〕
西镇何穹崇,壮哉信灵造。
诸岭皆峻秀,中峰特美好。
傍见巨掌存,势如石东倒。
颇闻首阳去,开坼此河道。
磅礴压洪源,巍峨壮清昊。
云泉纷乱瀑,天磴屹横抱。
子先呼其巅,宫女世不老。
下有府君庙,历载传洒扫。
皇明应天游,十月戒丰镐。
微末忝闲从,兼得事蘋藻。
宿心爱兹山,意欲拾灵草。
阴壑已永閟,云窦绝探讨。
芳月期来过,回策思方浩。
在西岳的雄伟山峰之间,何其崇高,真是神灵的造化啊。
各个山岭都显得巍峨俊秀,而其中的中峰更是美丽动人。
傍边看见巨掌般的山势,仿佛像东倒西歪的石头。
听说首阳山远离于此,开辟了这条河流的通道。
气势磅礴压制着洪流,巍峨的身姿映衬着清澈的天空。
云雾和泉水交织成瀑布,天上的石阶巍然屹立。
子先号召在山巅,宫女们的美丽似乎永不衰老。
山脚下有府君的庙宇,历代以来都有人来这里祭扫。
明皇在此游览,十月间节制丰镐。
我微末的身份恰好得以陪伴,顺便能够处理一些杂务。
我心中深爱着这片山,想要去采集灵草。
阴暗的山谷已被封闭,云雾缭绕的洞窟无法探寻。
芳香的月亮期待着来临,我回身策马思绪万千。
沈佺期(大约生于公元 645 年,卒于公元 713 年),唐代著名诗人,以其清新俊逸的诗风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山水、抒发情怀,风格自由洒脱,尤其擅长于描写自然景致。
此诗创作于唐代一个盛世的十月,作者随同皇帝出游,路经西岳,激发了他对自然景色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中融入了对山水的赞美以及对历史与神话的追溯。
《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展现了沈佺期对西岳自然风光的赞美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索。全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首联即以“西镇何穹崇”引出西岳的高耸,突显出壮丽的自然景观。在对各个山峰的描绘中,尤其突出中峰的美好,透出对自然的崇敬。而“傍见巨掌存,势如石东倒”的描写则形象生动,借助形象的比喻增强了视觉冲击力。
诗中“颇闻首阳去,开坼此河道”将神话与现实相结合,通过传说中的首阳山暗示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蕴含着人们对美好人生的追求。接下来的描绘中,诗人通过“云泉纷乱瀑,天磴屹横抱”描绘出自然的魅力,表现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与敬畏。
在结尾部分,诗人更是通过“宿心爱兹山,意欲拾灵草”的表述,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与对灵性、长生的渴望,充分展现了古人对山水与人生命理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在描写自然的同时,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思考,使人读后如沐春风,心生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主线,通过对西岳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壮丽山河的赞美,反映出对生命、长生的思考和渴望,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与人生命理的追求。
诗中提到的“西岳”指的是哪座山?
“宿心爱兹山”的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灵草”象征着什么?
通过这些解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沈佺期的《辛丑岁十月上幸长安时扈从出西岳作》,并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与热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