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5:4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48:28
九月一日清溪道中二首 其二
微月悬孤榻,残云过断塍。
松风林外笛,茅屋水边灯。
久坐忘为客,清吟未得朋。
沙头有饥鹘,昏暝亦飞腾。
微弱的月光挂在孤单的榻上,残云从断裂的田埂上飘过。
松林外传来笛声,水边的茅屋透出微弱的灯光。
我久坐于此,忘却了自己是客,清吟之声却没有知音。
沙滩上有一只饥饿的鹰,昏暗的夜色中仍在飞翔。
曹文晦(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情感细腻。曹文晦生活在元代,这是一个政治动荡、社会变迁的时代。作为文人,他的作品常透出对人生的思考与对自然的热爱。
此诗写于深秋的九月,诗人行走在清溪道中,感受到秋天的萧瑟与孤独。诗中描绘的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形成鲜明对比,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
《九月一日清溪道中二首 其二》描绘了秋天的宁静与诗人内心的孤独。开篇的“微月悬孤榻,残云过断塍”展示出一种孤寂的氛围,微弱的月光和飘动的残云,营造出一种冷清的景象。诗人在这样的环境中感受到一种无奈与寂寞,久坐之中忘却了作为客人的身份,内心的感受愈加深刻。
“松风林外笛,茅屋水边灯”则通过自然与人文的结合,展现出一种温馨的氛围。松风中的笛声与水边的灯光,既有音乐的和谐,也有生活的温暖,这一刻,诗人似乎找到了片刻的宁静。然而,随即而来的“清吟未得朋”则再次让人意识到诗人的孤独,虽然他在吟唱诗歌,却没有知音共鸣,内心的孤独感愈加明显。
最后两句“沙头有饥鹘,昏暝亦飞腾”则是对生存状态的写照,饥饿的鹰在暗淡的夜空中飞翔,象征着生命的挣扎与追求。整首诗在自然与内心的交融中,展现出一种深邃而又细腻的情感,诗人通过对外界景象的描绘,反映了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孤独中对自然的沉醉与思考,反映了秋天的萧瑟与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渴望。
诗中“微月悬孤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欢快
B. 孤独
C. 兴奋
D. 无奈
诗中提到的“松风林外笛”代表了什么?
A. 自然的和谐
B. 人生的烦恼
C. 朋友的陪伴
D. 生活的繁忙
“沙头有饥鹘,昏暝亦飞腾”中的饥鹘象征了什么?
A. 食物的丰富
B. 自然的美丽
C. 生命的挣扎
D. 友谊的珍贵
答案: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曹文晦的诗更加强调孤独与内心的思考,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故人的思念。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内心情感,但侧重点不同。
以上是对《九月一日清溪道中二首 其二》的全面解析与赏析,希望对您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