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09: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09:11
癸未九月寓京邸乞菊自赏
作者: 李学曾 〔明代〕
菊是山中隐逸花,
山中乞得到官衙。
十年共赏人何在,
万里孤吟恨转赊。
俄向眼前惊物候,
还从鬓上惜霜华。
尘冠未卜何时挂,
归去东篱傍酒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钟爱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菊花是隐逸在山中的花,诗人希望能够在官衙中乞求到它。十年来曾与友人共同欣赏,如今却不知他们何在;万里孤独吟唱,时光流逝让人倍感惋惜。眼前的季节变化令他惊讶,鬓边的白发让他珍惜这霜华。尘世的名利何时才能放下,归去时只想在东篱旁边的酒家畅饮。
作者介绍: 李学曾,明代诗人,以清丽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热爱著称。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对人生的哲思,体现了隐逸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癸未年九月,正值秋季,诗人身处京城,渴望归隐的心情愈发强烈。诗中对菊花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这首诗以菊花为引子,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隐逸,与诗人的性格和追求相得益彰。诗的开头,“菊是山中隐逸花”,明确了诗人对菊花的珍视,接着提到“山中乞得到官衙”,显示了他对官场的渴望与无奈。在与友人共赏的十年中,诗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人何在”流露出深深的惋惜。
“万里孤吟恨转赊”一句,描绘出诗人孤独吟唱的场景,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在“俄向眼前惊物候,还从鬓上惜霜华”中,诗人意识到季节的变迁与自身的衰老,令人感慨。最后两句“尘冠未卜何时挂,归去东篱傍酒家”,更是表达了对世俗名利的厌倦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与不舍。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中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友人的思念,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菊花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生命的短暂
B. 高洁与隐逸
C. 世俗的名利
D. 友情的珍贵
“十年共赏人何在”中的“人”指的是谁?
A. 诗人自己
B. 友人
C. 官员
D. 菊花
诗人最终希望回归哪里?
A. 官衙
B. 山中
C. 东篱
D. 京城
答案: 1-B, 2-B, 3-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