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5:25: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5:25:36
《遐方怨》
作者: 陈洵 〔清代〕
吹荻管,赏花杯。执手欢期。画罗萧萧秋又来。故山黄菊等谁开。鸭炉忘蕙炷,见残煤。
吹奏荻管,举杯赏花,手握手欢聚的约定。然而,画上罗绣的秋天又来了,故乡的菊花究竟有谁来绽放?在鸭炉旁忘却了香蕙的炷香,只看到残留的煤渣。
诗中提到的“黄菊”可联想到古代文人对菊花的赞美,尤其是在秋天。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洁,同时也与古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有关。
作者介绍:陈洵,清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语言清新而饱含情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天,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的景象,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过往欢乐时光的追忆,反映了人们在季节变换中的情感波动。
《遐方怨》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邃的情感。开篇便是对欢乐时光的回忆,荻管的吹奏与花杯的举起,营造出一种欢聚的气氛。然而,随着“秋又来”的描写,欢乐的气氛被季节的变迁所打破,令人感到一种淡淡的忧伤。故乡的菊花在此时显得格外凄凉,诗人不仅在怀念过去的欢乐,也在感慨生命的无常和孤独。
“鸭炉忘蕙炷,见残煤”更是将这种忧伤推向高潮,忘却了香气四溢的蕙炷,只剩下冷漠的残煤,象征着温暖的消逝。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浓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故乡的深切怀念。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整首诗通过对欢乐的怀念和孤独的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人用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人们内心深处的情感挣扎与对美好时光的向往。
诗词测试:
诗中“吹荻管”表达了什么情感?
“鸭炉忘蕙炷,见残煤”中的“残煤”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陈洵的《遐方怨》和李白的《月下独酌》,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过往欢乐的怀念,但陈洵更侧重于故乡的思念与秋天的忧伤,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孤独中的自我安慰与对酒的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