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0:2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0:23:09
如是江山 避兵东山坪僧寺
作者: 邓潜 〔近代〕
宛然杜子彭衙道,名山且随僧占。
丛竹编寮,团蒲代榻,容我打包时暂。
全消万感。任蜗角争雄,蚁封行险。
便唱樵歌,晚来红叶一肩担。
秋清人外半夜,有良宵素月,来照肝胆。
上寿金萱,缘阶玉树,幸脱惊风摇撼。
移家岭广,笑东食西眠。
听残清梵,闲课儿书,佛龛灯焰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山中生活画面,诗人形象地表达了在避难中对自然与人生态度的感悟。诗人身处于山间寺庙,周围是名山和竹林,生活简单而恬淡。蜗牛在角落争斗,蚂蚁在险峻的路上行走,但这一切都与我无关。傍晚时分,背着红叶唱着樵歌,秋天的夜晚清明,素月照亮了我的心。祝愿长寿的金萱树,依偎在玉树旁,幸而没有被狂风吹动。安静地生活在广阔的山岭上,笑谈着东边的美食和西边的安眠。听着寺庙中的梵音,闲暇时教孩子读书,佛龛上烛光闪烁。
作者介绍:邓潜(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擅长山水田园诗。
创作背景:此诗写作于避乱时期,表现了诗人在战乱中的宁静心态,寄情于山水,向往简单生活。
这首诗以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一个避世隐居的理想生活。诗人在东山坪的僧寺中,享受着自然的宁静与清新,心中没有纷争与喧嚣,反而用心感受身边的每一处风景和细节。诗中的意象,如“丛竹编寮”、“团蒲代榻”,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泊宁静的生活状态,恰如其分地表现了作者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超然态度。
同时,诗中提到的“蜗角争雄,蚁封行险”,则以小见大,体现了人间的繁忙与纷争,反衬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淡然。到了夜晚,明月照耀,诗人似乎得到了心灵的洗涤,抛却了世俗的烦恼,真实地展现了人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描绘避世的田园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哲学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丛竹编寮”指的是什么样的环境?
“蜗角争雄”在诗中表现了什么?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