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1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17:28
九日龙华车似水,
客中聊复作清游。
一江入海浑成瘴,
百里无山只见秋。
强欲登临过此日,
未须流涕对高丘。
茱萸各有乡关感,
难遣天涯共倚楼。
在九月初九的重阳节,龙华塔前的游人如同水流一样不断。身在他乡,聊以此时与友人共度清爽的时光。一江水流入大海,混浊不堪;百里之内无山可见,只有秋天的景色。虽然我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登高望远,但不必为对着高丘流泪。茱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难以在这遥远的天涯中共聚一楼。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重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寓意长寿和祥和,古时人们常在这一天登高望远,插茱萸以图平安。
作者介绍:
黄节,清代诗人,字子修,号葵圃,晚号北窗,生于1712年,卒于1779年。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景色。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可能在外游览,与友人共同庆祝节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描绘了重阳节期间,诗人于龙华塔上的所见所感。通过细腻的描写,诗人传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和节日的感慨。开头两句,诗人以“车似水”来形容游人如织,生动刻画了节日的热烈场景。接下来,诗人通过“一江入海浑成瘴”的意象,表达了对江河壮丽景色的感慨,却又揭示出一丝忧伤,仿佛生活的复杂与无奈。最后几句,诗人提及茱萸,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乡,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与节日的孤独感。这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美景的欣赏,又有对人情冷暖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人文关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重阳节的游玩场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人生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对于节日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深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日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植物是什么?
诗人对家乡的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黄节这首诗更注重对人生感慨的细腻描绘;而杜甫的《登高》则更多地表现出对时局的忧虑。三首诗都展现了登高望远的主题,但情感基调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