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2:31: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2:31:48
扁舟待约寻秋去,瘦筇又唤幽讨。
浦迥云迷,桥低烟凝,且向横塘移棹。
篷窗欹帽,指一抹遥山,夕阳沉了。
鹭外鸥边,今宵凉梦定飞绕。
廊虚好寻步屧,笑一双谢屐,此时才到。
寺暝催钟,林深迟月,残客尚留多少。
禅枯僧老,又汲水煎茶,篝灯留照。
秉烛还来,胜游归莫早。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天的傍晚,乘坐小舟寻访台城的情景。舟上等待着约定,瘦弱的竹竿在幽静的水边轻声呼唤。岸边的云雾缭绕,桥下的烟雾凝聚,我们慢慢划向横塘。船篷下歪斜着帽子,指着远处的一抹山影,夕阳已经沉落。白鹭在外飞翔,海鸥在旁边盘旋,今夜的凉梦定会在空中飞舞。廊下空寂,正好可以寻觅脚步,笑着脱下鞋子,此时才到达。寺院的钟声催促着夜幕降临,林间的月光显得迟缓,不知还有多少散客留在这里。禅意深厚的老僧,又汲水煮茶,篝火下的灯光依旧照耀。手持蜡烛归来,胜过早早回去游玩的时光。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特定的典故,而是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秋天的宁静与淡雅,反映出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人情的思考。
戴延介,清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往往蕴含哲理。
这首诗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傍晚,诗人可能是在游览台城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抒发出自己对时光流逝、人生哲理的感悟。
《台城路》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开头几句,作者描绘了小舟在水面的宁静和对自然的细致观察,展现出一种闲适的生活态度。随着诗句的推进,夕阳、白鹭、海鸥等意象交替出现,营造出一种恬淡而又富有诗意的氛围。诗人似乎在思考人生的流逝与归属,透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他感受到了一种超然的宁静。
最后几句,诗人提到“禅枯僧老”,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反思和对精神世界的追求,似乎在暗示在浮华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才是最为重要的。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细腻,给人以深刻的思考和美的享受。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例如“夕阳沉了”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逝;“鹭外鸥边,今宵凉梦定飞绕”则将梦境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依恋。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天美景的欣赏,以及在自然中寻找内心宁静的主题。诗人在幽静的环境中,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生活的哲理,传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答案:
王维《山居秋暝》与《台城路》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偏重于山水意象的描绘,而戴延介则通过水乡的细腻描写展现了更为深邃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