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0: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0:20
过湘阴吊三闾大夫
作者: 区大枢 〔明代〕
放逐堪谁诉,孤忠祇自知。
美人空怅望,公子敢言思。
兰忍宁终弃,荪何竟不移。
皇天虽有问,寥廓使人疑。
这首诗表达了被放逐的人的苦闷,孤独的忠诚只有自己知道。美人空自怅惘,公子又怎敢表露内心的思念。兰草怎忍心被抛弃,荪草又为何始终不变。即使上天有所询问,广阔的天地却让人感到迷茫与疑惑。
“三闾大夫”是指屈原,屈原因忠于国君而遭到放逐。诗中借屈原表达对忠臣被误解的感慨。
作者介绍:区大枢,明代诗人,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沉郁。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国家动荡之时,诗人以屈原的遭遇引发对忠诚与放逐的思考,反映了社会对忠臣的误解与不公。
《过湘阴吊三闾大夫》是一首充满抒情的作品,通过对屈原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被流放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意象鲜明,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理想的坚守。
开篇“放逐堪谁诉,孤忠祇自知”直接点出诗人对屈原遭遇的同情,展现了孤独的忠诚,表明即便身处逆境,忠心仍然难以为外人所理解。接下来的“美人空怅望,公子敢言思”则引入了情感的层面,揭示了因忠诚而不能言爱之苦,突显忠诚与爱情之间的矛盾。
兰和荪作为植物意象,象征着高洁与坚持,诗中提到“兰忍宁终弃,荪何竟不移”,表现了对理想与道德的坚守,表达了对忠诚的质疑与思考。最后一句“皇天虽有问,寥廓使人疑”将孤独与不安推向高潮,表明即使上天有所关怀,庞大的宇宙却让人感到迷茫。
整首诗情感深邃,意象丰富,让人深感屈原的悲剧与诗人对忠诚的执着。它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历程,也折射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放逐堪谁诉”表达的情感是:
A. 悲伤
B. 喜悦
C. 愤怒
“兰忍宁终弃”中“兰”象征的是:
A. 爱情
B. 忠贞
C. 财富
整首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友情
B. 忠诚与孤独
C. 自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