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泊邑城》

时间: 2025-04-27 15:15:06

诗句

独岸沿官驿,他山对浦城。

刺连千树密,花杂一溪明。

野鸟窥人立,渔舟隐浪轻。

淹留已昨日,未敢负生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15:06

泊邑城

原文展示:

独岸沿官驿,他山对浦城。
刺连千树密,花杂一溪明。
野鸟窥人立,渔舟隐浪轻。
淹留已昨日,未敢负生平。

白话文翻译:

在官道旁的独岸上,远眺对岸的浦城。
密密的树木刺眼,溪水中花朵点缀其间。
野鸟偷偷观察站立的人,渔舟在轻柔的浪花中隐去。
我已在这里停留一天,怎敢辜负自己的一生。

注释:

  • 独岸: 指孤独的岸边,强调环境的孤寂感。
  • 官驿: 指官道旁的驿站,表示交通的便利。
  • 刺连千树密: 描述树木生长茂密,形成了密集的景象。
  • 花杂一溪明: 形容溪水中花朵纷乱,水面光亮。
  • 淹留: 停留的意思,表达一种徘徊的状态。
  • 负生平: 辜负自己一生的努力和理想。

典故解析:

本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心中的孤独与徘徊。诗中提到官驿,暗示了古代交通的便利和流动的生活,而“负生平”则引申出一种对人生理想的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林承芳,明代诗人,其作品以自然景观和人生哲理见长,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内心的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林承芳旅途中,面对自然美景,诗人感慨万千,流露出对人生的思索与对过往的留恋。

诗歌鉴赏:

《泊邑城》以清新的自然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细腻感受。诗中“独岸沿官驿”的描写,既有现实的场景,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接下来的“刺连千树密,花杂一溪明”,生动地描绘了春日的繁盛与美丽,传达出诗人对于生命的热爱。野鸟的窥视和渔舟的隐去,增添了诗的动感和层次感,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最后一句“未敢负生平”则是对人生意义的深刻反思,诗人虽身处美景之中,却不忘自己的理想与追求,体现出一种对人生责任的自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独岸沿官驿: 诗人独自一人,身处官道旁的岸边,感受到孤独。
    2. 他山对浦城: 远望对岸的城市,暗示一种距离和渴望。
    3. 刺连千树密: 描绘树木的茂密,强调自然的生机。
    4. 花杂一溪明: 树木与溪水形成美丽的画面,展现春天的生机。
    5. 野鸟窥人立: 野鸟对人类的好奇,增添了自然的灵动性。
    6. 渔舟隐浪轻: 渔舟在轻柔波浪中隐去,象征生活的宁静与流动。
    7. 淹留已昨日: 表达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8. 未敢负生平: 反思人生理想,体现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 修辞手法:

    • 比喻: 通过自然景物比喻人生情感。
    • 拟人: 野鸟的“窥人”使自然更具情感。
    • 对仗: 诗句结构工整,增强韵律感。
  •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追求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流露出一种孤独而坚定的情感。

意象分析:

  • : 象征孤独与思考。
  • : 生命的茂盛与生机。
  • : 美好与短暂的生命。
  • : 自由与观察,反映人与自然的联系。
  • 渔舟: 生活的宁静与流动,象征人们的追求与探索。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淹留已昨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昨天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生活的无奈
    D. 对自然的赞美

  2. 填空题: 诗中的“独岸沿官驿”,体现了诗人对____的感受。

  3.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渔舟隐浪轻”表现了生活的宁静与和谐。
    A. 正确
    B. 错误

答案:

  1. A
  2. 孤独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春晓》孟浩然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通过夜景表达思乡之情,与林承芳的孤独感形成对比。
  • 孟浩然的《春晓》同样描绘自然,但更侧重于生命的希望与美好。

参考资料:

  • 《明代诗歌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 《林承芳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浪淘沙·夜雨做成秋 如梦令·万帐穹庐人醉 踏莎行·月华如水 菩萨蛮·问君何事轻离别 赤枣子·风淅淅 虞美人·银床淅沥青梧老 清平乐·风鬟雨鬓 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 沁园春·丁巳重阳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几字旁的字 建之底的字 耳字旁的字 髯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鲜规之兽 田字旁的字 三纸无驴 师慕 寥邈 蠒素 犬字旁的字 惭愧 包含霈的词语有哪些 七满八平 回乐峰 事与原违 实旷来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