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4:1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4:19:42
冯延巳的《清平乐》
深冬寒月,庭户凝霜雪。
风雁过时魂断绝,
塞管数声呜咽披衣独立披香,
流苏乱结愁肠。
往事总堪惆怅,
前欢休更思量。
雨晴烟晚,
绿水新池满。
双燕飞来垂柳院,
小阁画帘高卷
黄昏独倚朱阑,
西南新月眉弯。
砌下落花风起,
罗衣特地春寒。
西园春早,
夹径抽新草。
冰散漪澜生碧沼,
寒在梅花先老。
与君同饮金杯,
饮馀相取徘徊。
次第小桃将发,
轩车莫厌频来。
在深冬的寒冷月夜,庭院里凝结了霜雪。
随风而过的雁鸣,让人的思绪断绝。
塞外的笛声几声哀婉,我披衣独立,香气四散,
流苏轻轻拂动,愁肠百结。
往事总是让我感到惆怅,
曾经的欢愉不必再多思量。
雨后晴天,烟雾缭绕的黄昏,
绿水的新池已经满溢。
双燕飞来,停在垂柳的院落,
小阁的画帘高高卷起,
在黄昏中我独自倚在朱色栏杆上,
西南的弯月如眉。
台阶下落花随风起舞,
轻薄的衣衫在春寒中显得特别。
西园的春天提前到来,
小路旁的新草初生。
冰块消融,涟漪在碧沼中荡漾,
梅花早已在寒冷中凋零。
与君共饮金杯,
饮尽余酒徘徊不去。
小桃花次第开放,
车子来访不要厌烦频繁。
冯延巳(903年-960年),字子真,号云阳,唐末五代时期的著名词人。他的词作多描写个人情感、生活景致,且风格清新、细腻,富有音乐感。
《清平乐》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夜,诗人感受到季节的变化和内心的孤寂而作。诗中融合了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盼。
《清平乐》通过描绘深冬的寒冷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惆怅。开篇便以“深冬寒月,庭户凝霜雪”引入,冷峻的月光和凝固的霜雪映衬出诗人的孤寂与思念。接着,诗人以“风雁过时魂断绝”的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因思念而产生的情感断裂,展现出一种失落与无奈。随着诗歌的展开,诗人通过雨晴烟晚、绿水新池等自然景象的描写,逐渐渗透出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珍惜。
中间部分的“与君同饮金杯,饮馀相取徘徊”则转向与友人共饮的场景,增添了人际间的温暖与欢愉。在这段描写中,诗人不仅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也渴望着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最后的部分通过对春天的期待,表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与向往。整首词在意象与情感的交融中,形成了一种凄婉而又富有希望的情感基调。
整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对孤独的感伤,以及对未来春天的期待。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人生的无常与珍惜当下的珍贵。
《清平乐》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
A. 宋代
B. 唐代
C. 明代
诗中提到的“黄昏独倚朱阑”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喜庆的宴会
B. 孤独的思念
C. 热闹的集市
“与君同饮金杯”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
B. 友情的珍贵
C. 对未来的绝望
冯延巳的《清平乐》与李清照的《如梦令》都有着相似的抒情风格,均通过自然景物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冯延巳的作品更加侧重于孤寂与思念,而李清照则更强调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渴望。两者在情感基调上虽有差异,但都展现了词人细腻的内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