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姑苏杂咏 姑苏台(在横山西北麓)》

时间: 2025-04-28 03:34:15

诗句

金椎夜筑西山土,催作高台贮歌舞。

文身泽国构王基,却笑先人独何苦。

铜铺玉槛盛繁华,幻作峰头一片霞。

望处直穷三百里,役时应废几千家。

蟠空曲路迷仙仗,攀尽瑶梯才到上。

外绕雕龙宛转栏,中施绣凤葳蕤帐。

熏炉长爇郁金香,共道千龄乐未央。

茂苑月来秋佩冷,洞庭雨过夏绡凉。

当窗众妓如仙女,扬袂迎风欲轻举。

人从天上见经过,鸟向云间惊笑语。

日暮横塘花尽开,卷帘台上望王来。

宴舟初自观鱼返,猎骑还从射鹿回。

从登不用持铍队,自列红妆侍高会。

香传罗帕进黄柑,缕切鸾刀供玉鲙。

烛光远落太湖波,惊起鱼龙出没多。

城上乌啼河汉转,此时谁问夜如何。

管弦嘈嘈聒人耳,不闻兵来渡溪水。

欲携西子走登舟,醉倚画筵娇不起。

瞑目无因到甬东,可怜一炬绮罗空。

献楣竟堕仇人计,赐剑应辜谏士忠。

客来试问遗宫路,物色荒凉总非故。

搴衣始信不虚言,满地荆榛见零露。

当年争夺苦劳机,却把江山付落晖。

闻说越王台殿上,如今亦有鹧鸪飞。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34:15

原文展示:

金椎夜筑西山土,催作高台贮歌舞。
文身泽国构王基,却笑先人独何苦。
铜铺玉槛盛繁华,幻作峰头一片霞。
望处直穷三百里,役时应废几千家。
蟠空曲路迷仙仗,攀尽瑶梯才到上。
外绕雕龙宛转栏,中施绣凤葳蕤帐。
熏炉长爇郁金香,共道千龄乐未央。
茂苑月来秋佩冷,洞庭雨过夏绡凉。
当窗众妓如仙女,扬袂迎风欲轻举。
人从天上见经过,鸟向云间惊笑语。
日暮横塘花尽开,卷帘台上望王来。
宴舟初自观鱼返,猎骑还从射鹿回。
从登不用持铍队,自列红妆侍高会。
香传罗帕进黄柑,缕切鸾刀供玉鲙。
烛光远落太湖波,惊起鱼龙出没多。
城上乌啼河汉转,此时谁问夜如何。
管弦嘈嘈聒人耳,不闻兵来渡溪水。
欲携西子走登舟,醉倚画筵娇不起。
瞑目无因到甬东,可怜一炬绮罗空。
献楣竟堕仇人计,赐剑应辜谏士忠。
客来试问遗宫路,物色荒凉总非故。
搴衣始信不虚言,满地荆榛见零露。
当年争夺苦劳机,却把江山付落晖。
闻说越王台殿上,如今亦有鹧鸪飞。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姑苏台的壮丽与繁华。夜晚,金椎(即金锤)在西山上筑土台,催促着高台的建设来贮藏歌舞的场所。诗人感叹,文身于泽国的构建王基,却嘲笑先人们的辛苦。铜铺玉槛象征着繁华,仿佛在峰头上升起一片霞光。远望三百里,多少人因劳作而废弃家园。曲折的空中道路让人迷失,攀登瑶梯才得以上去。外面绕着雕龙的栏杆,里面施展着绣凤的帐篷。香炉里长时间燃烧着郁金香,大家都在说千年的乐趣不会消亡。秋月照耀着茂苑,洞庭湖的雨过后,夏天的绡衣变得清凉。当窗前妓女如仙女般轻盈,迎风舞动的衣袂似乎要飞起。人从天上路过,鸟在云间嬉戏。日暮时分,横塘的花已凋谢,卷起帘子等待王来。宴舟从观鱼归来,猎骑也从射鹿回来。登高时不必持铍队,红妆们自会侍奉盛会。香气传来,罗帕上供上黄柑,切成细条的鸾刀供奉玉鲙。烛光远远地映照在太湖波上,惊起了水中的鱼龙。城上乌鸦啼叫,河汉已转,此时谁还问夜晚如何?管弦乐声嘈杂,不听见兵士渡溪水的声音。想要带着西子登舟,醉倚画筵难以起身。闭目无缘去到甬东,惹人怜的是一炬绮罗已空。献上的楣子竟然掉入仇人的计谋中,赐剑恐怕辜负了谏士的忠诚。客人来询问遗宫的路,眼前的荒凉已非昔日的故景。衣衫开始相信不虚的言辞,满地荆榛中见到零露。当年争夺的辛苦劳作,却将江山留给了夕阳。听说越王的台殿上,如今也有鹧鸪飞舞。

注释:

  • 金椎:金锤,形象地描述建筑的工具。
  • 西山土:指西山上的土壤。
  • 文身泽国:指在广阔的土地上建立王基。
  • 铜铺玉槛:象征奢华的建筑。
  • 瑶梯:仙女的梯子,表示通向高处的艰辛。
  • 蟠空曲路:曲折的路,形容仙境的迷离。
  • 红妆:指美丽的女子。
  • 西子:指西施,寓意美丽的女子。
  • 献楣:献上的装饰,象征着权力的象征。

典故解析:

  • 越王台:指的是古代越王的台殿,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变迁。
  • 西子: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象征着绝世的美。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高启(约 1487-1535),字仲明,号庐陵,明代诗人,代表“吴中派”。其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与人情。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明代,反映了当时社会繁华与人们的生活状态,寄托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姑苏杂咏·姑苏台》是一首描写姑苏台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姑苏的繁华与历史的沧桑。诗的开头以金椎夜筑西山土引入,瞬间将读者带入到一个正在建设的场景中,接着通过文身泽国构王基的描写,反映出历史的延续与人们的辛苦。铜铺玉槛则暗示了奢华的生活方式,诗人对繁华的向往与对艰辛的反思交织在一起。

随着诗歌的深入,蟠空曲路与瑶梯的描写,表现出登高望远的艰难与美好,现实与理想的对比愈发明显。外绕雕龙宛转栏的细节描写,展现出建筑的精美,营造出一种仙境般的氛围。熏炉长爇郁金香,共道千龄乐未央则是诗人对长久乐趣的向往。

而当众妓如仙女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的生活风貌,人与自然的融合,诗中的乐趣与哀愁交织,带给读者一种复杂的情感体验。日暮横塘的意象,象征着逝去的青春与繁华,卷帘台上的等待则增添了一种期待和落寞。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意象的巧妙运用,展现了人们在繁华背后的辛酸与对历史的感慨,最终引向对未来的思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金椎夜筑西山土:描绘了建设的场景,夜间的劳作。
  2. 催作高台贮歌舞:高台的建设为歌舞提供了空间。
  3. 文身泽国构王基:展现了历史的深厚与人们的辛勤。
  4. 却笑先人独何苦:对先人的艰辛表示一种无奈的感慨。
  5. 铜铺玉槛盛繁华:奢华的象征,反映了社会的繁荣。
  6. 幻作峰头一片霞:营造出仙境般的美丽景象。
  7. 望处直穷三百里:描绘了辽阔的景象。
  8. 役时应废几千家:反映了建设背后的牺牲与代价。
  9. 蟠空曲路迷仙仗:形容道路的蜿蜒与迷离。
  10. 攀尽瑶梯才到上:攀登的艰辛与不易。
  11. 外绕雕龙宛转栏:华丽的建筑细节。
  12. 中施绣凤葳蕤帐:美丽的装饰,增添奢华感。
  13. 熏炉长爇郁金香:悠久的香气,象征文化的传承。
  14. 共道千龄乐未央:希望长久的快乐与乐趣。
  15. 茂苑月来秋佩冷:描绘秋天的凉意,传递哀愁。
  16. 洞庭雨过夏绡凉:自然环境的变化,带来清凉。
  17. 当窗众妓如仙女:妓女的美丽与轻盈。
  18. 扬袂迎风欲轻举:形象生动,表现出轻快。
  19. 人从天上见经过:人与自然的和谐。
  20. 鸟向云间惊笑语:鸟儿的嬉戏,增添生趣。
  21. 日暮横塘花尽开:夕阳下的凋零,暗示逝去。
  22. 卷帘台上望王来:等待的期盼与孤独。
  23. 宴舟初自观鱼返:宴会的欢乐与归来。
  24. 猎骑还从射鹿回:表现出生活的多样性。
  25. 从登不用持铍队:说明不必遵循传统。
  26. 自列红妆侍高会:女人们自愿侍奉盛会。
  27. 香传罗帕进黄柑:美味的食物,增添宴会的丰盛。
  28. 缕切鸾刀供玉鲙:精致的菜肴,展示奢华。
  29. 烛光远落太湖波:烛光与水面的描绘。
  30. 惊起鱼龙出没多:水中生物的活跃。
  31. 城上乌啼河汉转:描绘夜晚的宁静。
  32. 此时谁问夜如何:对夜晚的无所谓。
  33. 管弦嘈嘈聒人耳:音乐的喧闹与热闹。
  34. 不闻兵来渡溪水:对战争的漠视。
  35. 欲携西子走登舟:对美的追求与向往。
  36. 醉倚画筵娇不起:沉醉于美好的时光。
  37. 瞑目无因到甬东:对未来的无奈。
  38. 可怜一炬绮罗空:空虚与失落的感慨。
  39. 献楣竟堕仇人计:对权谋的无奈。
  40. 赐剑应辜谏士忠:对忠臣的惋惜。
  41. 客来试问遗宫路:客人对往日辉煌的询问。
  42. 物色荒凉总非故:对昔日繁华的感叹。
  43. 搴衣始信不虚言:对现实的觉醒。
  44. 满地荆榛见零露:荒凉的景象。
  45. 当年争夺苦劳机:对历史的回顾。
  46. 却把江山付落晖:感叹江山已去。
  47. 闻说越王台殿上:提及历史人物与地点。
  48. 如今亦有鹧鸪飞:历史的延续与变迁。

修辞手法

  • 比喻:诸多意象如“金椎”“铜铺玉槛”等,通过比喻塑造出繁华与奢华的意境。
  • 拟人:如“鸟向云间惊笑语”,赋予鸟儿人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中多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与人们的生活,表现出对繁华的向往与对历史的感慨。诗人在描绘美好景象的同时,也流露出对现实的无奈与悲凉,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在繁华背后所承受的艰辛和牺牲。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金椎:象征建设与劳作。
  • 瑶梯:象征通向理想的艰辛。
  • 香炉:象征文化与传承。
  • 西子:象征美丽与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金椎”指代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建筑用的工具
    • C. 战争器械
  2. “蟠空曲路”所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 A. 直路
    • B. 曲折的道路
    • C. 通往仙境的路
  3. 诗中提到的“西子”指的是?

    • A. 西施
    • B. 西山
    • C. 西湖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与《姑苏杂咏·姑苏台》均描绘了自然与人文的结合,但前者更倾向于表现柔美的情感,而后者则在繁华中流露出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研究》
  • 《古代诗词鉴赏与解析》
  • 《高启传》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九日集殿卿池亭分赋 其二 九日同省中诸友游天坛道院 九日陪润州邵使君登北固山 九日游灵谷 九日不出邻墙木芙蕖盛开 九日同袁中夫看菊寄谢主人 九日再登金鳌阁 九日郡楼独坐 九日登少室绝顶同裕之分韵得萝字 九日期登高不果遂集王郎中钦佩青溪上限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冷的成语 豕字旁的字 诚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七返还丹 重赏之下,必有死夫 鹵字旁的字 一往无前 巾字旁的字 落落寡合 臣字旁的字 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荆台 丈二和尚 猫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四字头的字 棋图 寒酸 午贯 王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