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5:22: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5:22:31
次韵酬谢内翰以中仍期枉顾
作者:潘希曾 〔明代〕
高斋足秋雨,幽兴迥难亲。
理悟床头易,香酣瓮面春。
乡评今视昔,世态假疑真。
何夕西城月,清谈共可人。
这首诗描写了秋雨的萧瑟与诗人内心的孤寂。高高的书斋因为秋雨而显得更加清冷,幽静的情趣却难以与人分享。虽然理智的领悟在床头容易获得,但诗人却沉醉于春日的香气中。乡里的评议与当今的对比,让人对世态的真假有了怀疑。何必在西城的明月下,来一场清谈呢?共赏明月的人也难得。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无显著典故,但表达了对世态的反思与对往昔的追忆。
作者介绍
潘希曾(生卒年不详),字宗道,号云溪,明代诗人、书法家,擅长诗词,风格清新自然。他的诗歌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写秋雨、月色等自然景象,抒发内心的孤独与对世态变化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雨、床头的理悟与春香的对比,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与感慨。开头两句描绘了秋雨带来的清冷感,与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展示出诗人在高斋中对幽静环境的感伤。紧接着,诗人提到“理悟床头易”,暗示在独处时,理智的思考显得更加容易,然而这样的思考并不能填补内心的空虚。接下来的“香酣瓮面春”,则表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尤其是春天那种生机勃勃的气息。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世态的反思,诗人通过“乡评今视昔”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与往昔的对比与疑惑,显露出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最后一句提出了对清谈的反思,表达了对友情与人际关系的渴望与失落。
整首诗语言洗练,意境深远,传达出诗人在孤独中对生活的思考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具有很强的哲理性与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孤独、思考与对美好往昔的怀念,表现了在动荡社会中对人情冷暖的反思。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高斋足秋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孤独
C. 忧伤
“乡评今视昔”中的“乡评”指的是什么?
A. 乡里的风景
B. 乡里的人对事物的评价
C. 乡里的节日
诗的主题主要是关于:
A. 友情
B. 孤独与思考
C. 自然景色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