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3:34: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3:34:50
减字木兰花 春晚
作者: 萧恒贞 〔清代〕
东风渐懒。瘦尽梨花春欲晚。隔著重愁。十二珠帘怕上钩。红蕤漫倚。钗亸鬟攲扶病起。燕子间关,似说轻棉半臂寒。
春风渐渐懒散,梨花已经瘦弱,春天即将结束。愁绪重重,怕再触动那十二道珠帘。红色的花瓣懒散依靠,发髻散乱,身体虚弱难以起身。燕子在间关处飞来飞去,似乎在说,轻薄的棉衣已经有些寒冷了。
萧恒贞,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风云变幻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融合了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细腻,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冷暖。
此诗作于春末时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春天即将结束时的惆怅与失落。正值春晚,诗人对生命的感慨与对季节更迭的敏感,反映了他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减字木兰花 春晚》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传达,展现了春天即将逝去时的惆怅。诗中的“东风渐懒”引领读者进入一个春意渐消的场景,随着“瘦尽梨花春欲晚”的描绘,春天的美丽与短暂感受愈发明显。这种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折射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忧伤。
“隔著重愁”则展现了情感的深沉,诗人似乎被愁绪所困,无法自拔。随后的“十二珠帘怕上钩”则暗示着一种无奈与期待,似乎在等待什么,却又不敢轻易触碰。整首诗的情感在细腻的意象中不断深化,最终在“燕子间关,似说轻棉半臂寒”中达到高潮,燕子的轻快与寒冷的触感形成鲜明对比,表明了春天虽然美好,但终究难以逃避的沉重与寒冷。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春天的感怀,更是对生命、时间与情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洞察与感悟。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春天即将结束的感慨,表现了诗人对生命短暂与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美好事物失去的惋惜与无奈。
东风渐懒”表现了什么?
“瘦尽梨花春欲晚”中“瘦尽”指的是什么?
燕子在诗中象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