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5:44: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5:44:26
霁后贻马十二巽
作者: 储光羲 〔唐代〕
高天风雨散,
清气在园林。
况我夜初静,
当轩鸣绿琴。
云开北堂月,
庭满南山阴。
不见长裾者,
空歌游子吟。
在雨过天晴的高空中,风雨散去,清新的气息弥漫在园林中。更何况夜晚刚刚开始安静,我在窗前弹奏着绿琴。云朵在北堂的上空散开,月光洒满了南山的阴影。看不见长裾的人,徒然高歌游子的哀吟。
储光羲,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常常蕴含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该诗创作于一个雨后的宁静夜晚,作者感受到自然的清新与内心的宁静,借景抒情,表达对故人的思念及对人生的思考。
《霁后贻马十二巽》是一首描写雨后景象的诗作,充满了清新与宁静的氛围。诗的开头“高天风雨散”,直接描绘了雨后晴朗的天空,风雨的消散象征着烦恼与困扰的解除,接下来的“清气在园林”则呈现了雨后自然界的清新气息,给人一种舒畅的感觉。
“况我夜初静,当轩鸣绿琴”,夜晚的宁静与琴声交织在一起,突显了诗人内心的淡泊与闲适。琴声的悠扬在夜静时分更显动人,仿佛在诉说着诗人内心的情感。
接下来的“云开北堂月,庭满南山阴”,描绘了月光照耀下的庭院,营造出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出内心的孤独与对游子的思念。
最后一句“不见长裾者,空歌游子吟”,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思念推向高潮,长裾者象征着理想中的隐士或故友,诗人期盼与之相聚,却只能对着月光空自吟唱。
整首诗以清新的自然景象为背景,抒发了诗人对友人和理想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及对孤独、友谊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长裾者”指的是?
A. 游子
B. 隐士
C. 诗人自己
“高天风雨散”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宁静
C. 忧伤
诗中“当轩鸣绿琴”表现了诗人的什么状态?
A. 忧虑
B. 闲适
C. 激动
答案: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储光羲的《霁后贻马十二巽》更侧重于雨后宁静的氛围,而王维则通过描绘秋天的宁静与景色展现人生哲理。两者都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