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3:05: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3:05:17
发轫成弘不计春,
渊源家学教如神。
铸人每忆丹成速,
杖国仍绵雨化新。
共指斗山型后学,
合乎仙佛證前身。
幸叨世好兼邻好,
忭颂欣将楮墨伸。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师的风范和对教育的贡献。首句“不计春”表明老师并不在意一年的春秋,而是关注教育的长远成效;“教如神”则强调他的教导如同神明一般,深具影响力。“铸人每忆丹成速”意指教师所培养的人才迅速成才,展现出他教导的成功。“杖国仍绵雨化新”表达了在国家中持续的教育如同春雨一般滋润着新生事物。“共指斗山”指老师将后学指引到正确的道路上,类比于斗山的高耸;“合乎仙佛證前身”则暗示着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与修行的深厚底蕴。“幸叨世好兼邻好”表明幸运的是当今社会对教育的重视以及邻里之间的和谐;最后一句表达了对老师的赞颂和祝福。
吴铭育,清代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诗词技艺而闻名。其作品多描写人生哲理、教育理想,常用典雅的语言表达对师长的敬仰和对人生的思考。
此诗是为了庆祝王一如先生七十寿辰而作,表达了对老师的敬意和祝福。王一如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影响了许多学生,诗中流露出作者对师道的崇尚和对教育的热情。
这首诗通过八句精炼的文字,生动地描绘了王一如先生的教育风范和深厚的学识,体现了对教育事业的崇高理想。首句“发轫成弘不计春”,以“春”为喻,强调教师的教育事业是长久而非短期的,展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接下来的“渊源家学教如神”,则表明王一如先生不仅有深厚的教育根基,更有如神灵般的教导能力,显示了他在教育界的崇高地位。
“铸人每忆丹成速”传达了老师培养学生的迅速和有效,反映出他在教育上所取得的成就。而“杖国仍绵雨化新”则形象地描绘出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如同春雨般滋润着新生事物,寓意深远。后面的“共指斗山型后学”则说明老师对学生的引导,像指引他们攀登高峰一样,充满了期望和祝福。
这首诗不仅是对王一如先生的颂扬,更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尊重,表现出作者对师道的敬仰与感恩。整首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仗等,语句流畅,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对教育的尊重和对老师的感激,强调教育在个人成长和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诗人通过对王一如先生的赞美,表达了对教育理想的追求和对师道的崇尚。
“发轫成弘不计春”中的“发轫”指什么?
a) 开始
b) 结束
c) 发展
诗中“教如神”用来形容什么?
a) 教师的地位
b) 教师的教导能力
c) 教育的内容
“合乎仙佛证前身”中的“仙佛”指的是?
a) 国家
b) 圣者
c)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