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1:1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1:11:46
念奴娇
此诸公者,乃狂歌未已,离歌又促。
仆本恨人臣已老,怕听将归丝竹。
捩柂秋空,发船月夜,浊浪堆银屋。
我行去作,荆南山下樵牧。
被酒膝席相呼,人生长聚,那得同麋鹿。
欢伯却输愁鬼厚,只是与人追逐。
天若有情,地如埋恨,此会何难续。
他时念我,杜陵男子萧育。
这群朋友们仍在高歌,离别的歌声又催促着我。
我本来恨自己年纪太大,不愿再听那归来的丝竹乐声。
在秋空的微风中,船只在月夜里行驶,浊浪堆积在银色的船舱。
我将前往荆南山下,去做樵夫和牧人。
在酒席上被朋友们相呼,我感叹人生的聚会,何来与麋鹿同游。
欢喜的朋友却输给了愁苦的鬼魂,只是与人追逐。
如果天有情,地如同埋藏着怨恨,这次相会怎么会难以续约?
将来他若念起我,杜陵的男子萧育。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5—?),字子光,号维崧,清代诗人,擅长词曲,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表达离愁别绪。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诗人与友人聚会后即将离别之际,展现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
这首《念奴娇》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描绘了诗人与朋友们相聚后的离别情景。开头几句以“狂歌”和“离歌”相对,表现出朋友们欢聚的热烈,而诗人内心却充满了对老去和别离的伤感。诗人对音乐的畏惧,反映出对友情的依依不舍,尤其是“怕听将归丝竹”,此句尤为动人,暗示着离别后的孤寂。
“捩柂秋空,发船月夜”,描绘了秋夜的宁静和船行的美丽,后面与“浊浪堆银屋”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诗人的离愁。对“荆南山下樵牧”的憧憬,既是对未来生活的渴望,也是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象征手法,表现了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未来的期许与无奈,深刻而富有情感,给予读者以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离别的无奈,折射出人生的悲欢离合,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对过往的怀念。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丝竹”指什么?
A. 水果
B. 乐器
C. 鱼类
D. 书籍
诗人对未来的生活抱有什么态度?
A. 忧愁
B. 期待
C. 无所谓
D. 恐惧
“天若有情,地如埋恨”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A. 离别
B. 友谊
C. 时间
D. 家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