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4: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4:57
晚烟空,孤亭碧霭濛濛。点春华数行疏柳,柔丝漾出微风。燕飞来空梁泥落,莺歌处上宛春浓。飞阁流丹,崇台炫紫,兴亡一梦古今同。数百载河山未改,依旧帝王宫。空惆怅,土花晕碧,杜宇啼红。忆昆明劫灰馀烬,祗今雨冷尘封。旧风流灵和杨柳,新摇落太液芙蓉。璧月无情,铜仙有泪,当年谁挽鼎湖龙。览遗迹几番凭吊,怅恨已无穷,斜阳下,疏星渐露,漏滴壸铜。
晚霞笼罩着空旷的天空,孤零零的亭子在碧绿的雾霭中显得朦胧。春天的花朵点缀着疏落的柳枝,柔软的柳丝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燕子飞来,落在空荡荡的房梁上,黄莺在春意盎然的地方歌唱。飞阁流丹,崇台闪耀着紫色的光辉,兴亡如同一场梦,古今皆同。数百年间,河山未曾改变,依旧是昔日的帝王宫殿。空留惆怅,土花晕染着碧绿,杜鹃啼鸣在红花丛中。回忆起昆明的劫难与余烬,至今只剩下雨冷尘封。旧时风流与灵动的杨柳相比,今日的太液芙蓉已是新貌。璧月无情,铜仙也有泪流,当年谁能挽救鼎湖的龙?几次凭吊这些遗迹,怅惘无尽,斜阳下,稀疏的星星渐渐显露,水滴从铜壶中滴落。
王易,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作品多以抒情见长,风格典雅,常表现出对历史的感慨与人生的思考。
《多丽 煤山》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历史变迁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遗迹,表达了对故国河山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惆怅。
《多丽 煤山》是一首极具艺术魅力的古诗,充满了浓厚的抒情氛围和历史感。诗中描绘的景象既有自然的美丽,也有历史的沉重。开篇的“晚烟空,孤亭碧霭濛濛”,通过对夕阳下孤亭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寂静而美丽的氛围,令人感受到孤独与宁静交织的情感。接着,诗人以“点春华数行疏柳”描绘了春天的景色,生动而富有生机,仿佛让人置身于温暖的春日中。
诗中“飞阁流丹,崇台炫紫”的意象则象征着历史的辉煌与兴亡,表达了诗人对过往历史的沉思。通过对春色的描写与历史的对比,诗人深刻揭示了时光的无情与历史的变迁。这种对比使得诗歌的情感更为深刻,令人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惆怅与思考。最后,诗人以“斜阳下,疏星渐露,漏滴壸铜”收尾,意象的转变让人感受到日暮时分的静谧与孤独,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未解的历史与个人的惆怅。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与历史的交织,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与对历史的深刻思考,情感基调悲凉而又深邃,仿佛在诉说着一个个未解的历史与个人的惆怅。
诗中提到的“飞阁流丹”象征什么?
A. 自然美
B. 历史辉煌
C. 个人情感
D. 未来希望
“数百载河山未改”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追忆
B. 对未来的期望
C. 对自然的热爱
D. 对个人的怀念
诗中“空惆怅,土花晕碧”给人什么样的感觉?
A. 喜悦
B. 动荡
C. 悲伤
D. 宁静
《春江花月夜》与《多丽 煤山》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思考。前者通过水与月的结合,展现了宁静的美;后者则通过孤亭与春色,表达了惆怅与怀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都有着深刻的共鸣,但表现方式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