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27: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27:31
临江仙 题墨菊送陈知府行
作者: 李昌祺 〔明代〕
一段秋光新写就,盛开不待重阳。
枝梢花叶互低昂。
巧将篱下艳,幻作画中芳。
为问渊明何独爱,爱他晚节寒香。
从今移种上林旁。
时时承雨露,岁岁傲风霜。
这段秋天的美景刚刚展现,盛开的菊花不需要等到重阳节。
枝头上的花朵和叶子相互依偎,低头高昂。
巧妙地把篱笆下的艳丽花朵,幻化成画中芬芳的姿态。
我想问问陶渊明为什么单独喜爱菊花,
因为它在晚秋时节绽放出清冷的香气。
从今以后我将把它移植到上林旁边,
让它时时沐浴在雨露中,年年傲立风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陶渊明(陶潜)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隐士和诗人,他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而闻名,这里提到他对菊花的喜爱,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高洁品格的追求。
作者介绍:
李昌祺,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深秋,正值菊花盛开时节,诗人借用菊花的盛开表达对友人的送行之情,并引发对陶渊明逸趣生活的向往。
这首《临江仙》通过对菊花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高洁品格的追求。诗的开头以“秋光新写就”引入,给予读者一种新鲜、温暖的感觉,菊花的早开象征着一种独立与勇敢,似乎在提醒人们要珍惜生命中每一个瞬间。接着,诗人用“巧将篱下艳,幻作画中芳”将自然与艺术相结合,表现出对生活美的向往与追求。
“为问渊明何独爱,爱他晚节寒香”一句,诗人以陶渊明为例,指出菊花在寒冷的秋天依然傲然绽放,暗示了高洁品格的重要。诗的最后两句“从今移种上林旁,时时承雨露,岁岁傲风霜”表达了诗人希望将这种品质延续到未来的愿望,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人生的哲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菊花的赞美,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高洁品格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重阳”节是哪一天?
A) 农历八月初八
B) 农历九月初九
C) 农历十月初十
诗人提到的陶渊明因为什么而喜爱菊花?
A) 因为菊花的颜色
B) 因为菊花的香气
C) 因为菊花的耐寒性
诗中提到的“岁岁傲风霜”表达了什么样的精神?
A) 脆弱
B) 坚韧
C) 逃避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