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2:2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2:20:11
学道腥膻不戒,明知断了慈悲。
五辛爽口欲滋基。怎比米精麦髓。
二物包藏秀气。吾门啖素相宜。
修持功行稍相亏。怎得长生久视。
学习修道却不戒除腥膻之味,明知这样会断绝慈悲心。
五辛的鲜香滋味,怎能与米精和麦髓相比呢?
这两样食物蕴含着秀美的气息,适合我们门下的清素饮食。
修持功德却稍微有些亏欠,怎能获得长生和久视呢?
此诗提到的“慈悲”,源自佛教教义,强调修道者应具备对众生的关怀。“五辛”则在道教和佛教的饮食禁忌中被认为是不洁之物,修道者应当避免。同时,长生久视是道教追求的目标,诗中提到修持功德的亏欠,暗示修道者在追求长生的过程中需注意自身的饮食和行为。
作者介绍:
马钰是元代著名的道士和诗人,他的诗歌常常反映道教思想,强调修道与生活的结合。马钰在道教界有较高的声望,尤其以其对道教经典的研究和阐释而闻名。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民众生活艰难。马钰在此诗中表达了对修道者日常生活的反思,提醒人们在追求道德和精神修养的同时,也要注意饮食与行为的和谐。
这首《西江月·学道腥膻不戒》以其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哲理,引发了读者对修道生活的思考。诗中揭示了修道者在追求精神境界时,往往会忽视物质生活的影响,尤其是饮食方面。诗人通过对比“腥膻”和“米精、麦髓”,强调了食物对心灵修养的重要性,表明修道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追求,更需要对日常生活的严格把控。诗中反复出现的“怎得”表达了诗人对修道实践与生活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恬淡而又深邃的哲理,提醒人们在追求长生与智慧的道路上,必须保持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与反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修道者在追求精神境界的过程中,必须兼顾物质生活的影响,尤其是饮食的选择。诗人以此提醒人们,修道不仅仅是形式上的追求,更是内心与生活的和谐统一。
诗词测试:
下列哪项食物被认为是修道者应避免的?
诗中提到的“长生久视”指的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马钰的《西江月·学道腥膻不戒》与王维的《鸟鸣涧》都反映了对自然与修道的思考,但马钰更强调饮食与修道的关系,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景色与心灵的契合。两者在主题上相辅相成,均展现了对精神与物质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