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7:29: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7:29:32
摩碑临积水,折竹杖危坡。
不向山中住,宁知幽处多。
雪埋孤衲笠,风乱老渔蓑。
荒率存真意,余心不厌过。
在积水旁摩挲碑文,折断了竹杖在陡坡上。
不愿住在山中,怎么能知道幽静之处的多么丰富?
雪埋下孤独的僧帽,风吹乱了老渔夫的蓑衣。
荒凉的景象中保留着真实的意趣,我的心不厌倦这种生活。
本诗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涉及到隐逸生活的意象,如“孤衲笠”与古代隐士的形象相呼应,表现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思索。
杜浚,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诗多描写自然景色与隐逸生活,表达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此诗可能是在杜浚游历焦山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环境的感悟与对隐逸生活的思考。在社会动荡的时代背景下,诗人向往一种超脱现实的生活。
《焦山 其五》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深刻感受与内心的哲思。诗的开头“摩碑临积水,折竹杖危坡”,以简练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略显险峻的自然环境,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自然的依恋。接下来的“不向山中住,宁知幽处多”表明诗人不愿意被世俗的繁华所困,而是向往那些幽静之地的丰富内涵,体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
“雪埋孤衲笠,风乱老渔蓑”中,雪与风的意象不仅增强了自然的萧瑟感,也暗示了生活的艰辛。孤独的僧帽和老渔夫的蓑衣,分别象征着隐者与劳动者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这两种生活的尊重与向往。
最后一句“荒率存真意,余心不厌过”,诗人表达了对荒凉景象中真实意趣的珍惜,显示出他虽身处艰苦环境却依然心怀宁静与满足的哲学思考。这首诗通过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的交织,传达出对人生的独特理解,令人深思。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在艰苦环境中寻找真实与内心宁静的哲思。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状态,反映出一种淡泊的生活态度。
“摩碑临积水”中的“摩碑”是什么意思?
A. 清理碑文
B. 抚摸碑文
C. 刻写碑文
D. 观察碑文
诗中提到的“孤衲笠”象征了什么?
A. 隐士的生活
B. 渔夫的生活
C. 诗人的生活
D. 时代的变迁
诗歌的主题思想主要是?
A. 追求名利
B. 对自然的热爱与哲思
C. 对城市生活的向往
D. 对历史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