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5 06:33: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5 06:33:34
作者: 姚华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一径沿溪略约通。
新黄着树露初浓。
何年梵宇依山筑,
疏澹雕檐向晚红。
才暮霭,早清钟。
云归不复问行踪。
惨林浅水秋初觉,
时节蘼人燕又鸿。
沿着小径走向溪边,那里有一条隐约的通道。新黄的树叶在初秋的阳光下显得更加浓郁。不知道是哪一年,寺庙依偎在山上建成,雕刻精美的檐角在傍晚的红霞中显得疏朗而淡雅。正值黄昏,清脆的钟声早已响起,云彩归去后不再问行踪。深秋的林子和浅水边,初次感受到秋意,时光如燕子般飞逝,带走了往日的情怀。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字仲华,号竹山,擅长山水诗,热爱自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季,正值时节交替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事的追忆。
这首《鹧鸪天》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出一种淡淡的秋意和人生哲理。诗中开篇以“沿溪略约通”勾勒出一条静谧的小径,给人一种悠闲恬淡的氛围。接着描绘新黄的树叶,仿佛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诗人在“何年梵宇依山筑”中引入了寺庙的意象,增添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暗示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晚霞映照着疏朗的雕檐,诗人用“晚红”来表现夕阳的余晖,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引入了个人情感的表达,尤其是在“云归不复问行踪”中,表现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索。最后,诗人通过“惨林浅水秋初觉”,将秋天的萧瑟与内心的感伤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过往的追忆。
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有自然的清新,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与个人的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往事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鹧鸪天》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诗中提到的“梵宇”指的是什么?
“惨林浅水秋初觉”中的“惨林”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