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鹧鸪天 题桥横水木已秋色,寺倚云峰正晚晴林和靖诗意轴》

时间: 2025-07-12 07:33:20

诗句

一径沿溪略约通。

新黄着树露初浓。

何年梵宇依山筑,疏澹雕檐向晚红。

才暮霭,早清钟。

云归不复问行踪。

惨林浅水秋初觉,时节蘼人燕又鸿。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12 07:33:20

诗词名称: 鹧鸪天

作者: 姚华 〔清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一径沿溪略约通。
新黄着树露初浓。
何年梵宇依山筑,
疏澹雕檐向晚红。
才暮霭,早清钟。
云归不复问行踪。
惨林浅水秋初觉,
时节蘼人燕又鸿。


白话文翻译:

沿着小径走向溪边,那里有一条隐约的通道。新黄的树叶在初秋的阳光下显得更加浓郁。不知道是哪一年,寺庙依偎在山上建成,雕刻精美的檐角在傍晚的红霞中显得疏朗而淡雅。正值黄昏,清脆的钟声早已响起,云彩归去后不再问行踪。深秋的林子和浅水边,初次感受到秋意,时光如燕子般飞逝,带走了往日的情怀。


注释:

字词注释:

  • :小路。
  • 略约:隐约,模糊。
  • 新黄:指刚刚泛黄的树叶。
  • 梵宇:佛教寺庙。
  • 雕檐:雕刻精美的屋檐。
  • 惨林:凋零的树林。
  • 蘼人:指的是一种植物,也引申为思念的人。

典故解析:

  • 云归:常用来形容云彩的归去,引申为离别。
  • 燕又鸿:燕子和大雁,象征着春秋的更替和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姚华,清代诗人,字仲华,号竹山,擅长山水诗,热爱自然,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秋季,正值时节交替之际,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抒发自己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往事的追忆。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展现出一种淡淡的秋意和人生哲理。诗中开篇以“沿溪略约通”勾勒出一条静谧的小径,给人一种悠闲恬淡的氛围。接着描绘新黄的树叶,仿佛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令人感受到自然的变化与生命的轮回。诗人在“何年梵宇依山筑”中引入了寺庙的意象,增添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同时也暗示了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晚霞映照着疏朗的雕檐,诗人用“晚红”来表现夕阳的余晖,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又略显孤寂的氛围。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引入了个人情感的表达,尤其是在“云归不复问行踪”中,表现出对往事的怀念和对人生的思索。最后,诗人通过“惨林浅水秋初觉”,将秋天的萧瑟与内心的感伤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过往的追忆。

整首诗在意境上既有自然的清新,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径沿溪略约通:小路沿着溪水延伸,隐约可见,暗示着通向某种深邃的境地。
  2. 新黄着树露初浓:新黄的树叶在阳光下显得更加浓烈,带出秋天的气息。
  3. 何年梵宇依山筑:不知何年建立的寺庙依偎在山中,充满了历史的感慨。
  4. 疏澹雕檐向晚红:雕刻精美的檐角在晚霞中显得清淡而优雅。
  5. 才暮霭,早清钟:黄昏时分,清脆的钟声响起,时间的流逝感愈加明显。
  6. 云归不复问行踪:云彩归去后,不再追溯过往的行踪,表现出一种无奈。
  7. 惨林浅水秋初觉:在凋零的树林和浅水边,初次感受到秋的萧瑟。
  8. 时节蘼人燕又鸿:时光如燕子般飞逝,象征着春秋的更替与离别的无奈。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时节蘼”,将植物与人情相结合,增加意象的丰富性。
  • 对仗:如“云归不复问行踪”,形成对称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与个人的情感,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及对往事的怀念,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流动的时间与生命。
  • 梵宇:代表了宁静的内心世界和历史的积淀。
  • 雕檐:象征着文化的沉淀与优雅。
  • 秋色:代表着成熟与凋零,隐喻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鹧鸪天》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 A. 唐代
    • B. 宋代
    • C. 清代
    • D. 明代
  2. 诗中提到的“梵宇”指的是什么?

    • A. 古代的书院
    • B. 佛教寺庙
    • C. 豪华的宫殿
    • D. 诗人的居所
  3. “惨林浅水秋初觉”中的“惨林”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 A. 欢乐
    • B. 萧瑟
    • C. 宁静
    • D. 忧伤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by 杜甫
  • 《山中答问》 by 王维

诗词对比:

  • 杜甫的《秋夕》与姚华的《鹧鸪天》都表达了对秋天的感受,但杜甫的作品更侧重于人事的变迁,而姚华则更注重自然景观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姚华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古诗词与自然的关系探讨》

相关查询

咏史下·曹丕 咏史上·张释之三首 和菜花二首 水车 赤壁赋中四句·用之不竭 石堂 其四 不解算 其三 乙巳邵武建宁夜坐书呈诸公 积雨写怀 其二 咏史上·秦皇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记问之学 舌字旁的字 色字旁的字 量简 以毁为罚 兼乘 卸职 江汉朝宗 嘉言善行 牛字旁的字 无垢 包含撷的词语有哪些 用字旁的字 适会 心旷神愉 馬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