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安字典

《蓦山溪》

时间: 2025-04-28 03:43:29

诗句

玉堂三老。

唯识王三操。

复许辨三台,更能润、三田倚靠。

自然三耀,攒聚气精神,运三车,依三教,永没沈三道。

须通三玉。

方见三清好。

真性照三峰,陡免了、三焦做造。

休论三世,诸佛现前来,得三乘,游三昧,莹莹归三岛。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43:29

原文展示

蓦山溪
作者:王哲 〔元代〕

玉堂三老。唯识王三操。复许辨三台,更能润三田倚靠。自然三耀,攒聚气精神,运三车,依三教,永没沈三道。须通三玉。方见三清好。真性照三峰,陡免了三焦做造。休论三世,诸佛现前来,得三乘,游三昧,莹莹归三岛。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追求内心修养和精神境界的过程。诗中提到的“三老”象征着智慧的长者,而“唯识王”则代表着对心灵的认知。接着,诗人谈及通过学习来辨析宇宙的奥秘,强调自然的力量与精神的聚合,指出只有理解了“三教”(儒教、道教、佛教),才能超越世俗的纷扰,达到内心的宁静。最后,诗人提到通过修行获得的境界和觉悟,表明了追求真理和心灵平和的重要性。


注释

  • 玉堂三老:指的是智慧的长者,象征着学识和哲理。
  • 唯识王: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强调意识和知觉的重要性。
  • 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代表中国传统的三大哲学思想。
  • 三乘:佛教中的三种解脱方法,分别是声闻乘、缘觉乘和菩萨乘。
  • 三岛:象征着修道者所向往的理想境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哲是元代的一位诗人,以其哲理性和宗教思想见长。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对道教和佛教的深刻理解,语言简洁而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思想碰撞的时期。诗人通过对哲理、信仰的思考,试图在动乱中寻找内心的安宁与智慧。


诗歌鉴赏

《蓦山溪》是一首充满哲理思考的诗作,体现了王哲对心灵修养与精神追求的独特见解。诗的开头通过“玉堂三老”引入智慧的象征,接着“唯识王三操”则表达了对内心认知的重视。诗人借助“三台”、“三田”等意象,描绘了一个超越尘世的理想境界。

整首诗的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特别是在提到“三教”和“三乘”时,诗人强调了不同信仰之间的联系与和谐,传递出一种包容的思想。最后,诗中提到的“游三昧,莹莹归三岛”则象征着对理想境界的追求,表达了对心灵自由和宁静的渴望。

王哲通过精炼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成功地将个人修养与宇宙哲学融为一体,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更是一种思想的启迪。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玉堂三老”:象征智慧的老者,启示着对知识的追求。
  2. “唯识王三操”:强调意识的作用,反映出对内心认知的重视。
  3. “复许辨三台”:暗示通过学习辨别宇宙的奥秘。
  4. “更能润三田倚靠”:表现自然力量与人心的和谐。
  5. “自然三耀”:自然的光辉象征着真理的存在。
  6. “运三车,依三教”:指通过三教的教义来引导人生。
  7. “永没沈三道”:超越世俗的困扰,达到精神的自由。
  8. “须通三玉”:强调理解真理的重要性。
  9. “方见三清好”:达到理想的境界,体现内心的和谐。
  10. “真性照三峰”:真实的自性照亮人生的方向。
  11. “陡免了三焦做造”:避免世俗烦恼,追求内心的宁静。
  12. “休论三世,诸佛现前来”:超越时间的限制,见到智慧的化身。
  13. “得三乘,游三昧”:修行的成果,达到内心的自由与平和。
  14. “莹莹归三岛”:象征理想的归宿与心灵的安宁。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手法,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三老”、“三台”等意象,形象地表达了深刻的哲理。
  • 排比:多次使用“三”字,形成强烈的节奏感,强调了主题。

主题思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内心修养的追求和对真理的探寻,强调了心灵的自由与宁静。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堂:象征着高雅的知识与文化。
  • 三老:智慧的代表,寓意深刻的哲理。
  • 三教: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包容性。
  • 三乘:指向解脱与觉悟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玉堂三老”指的是什么? A. 年轻人
    B. 智慧的长者
    C. 士兵

  2. “三教”包括哪些? A. 道教、佛教、基督教
    B. 儒教、道教、佛教
    C. 儒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3. 诗中提到的“三乘”是指什么? A. 三种交通工具
    B. 三种解脱方式
    C. 三种食物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登高》杜甫

诗词对比

  • 王哲的《蓦山溪》与李白的《静夜思》,前者侧重于哲理思考,后者则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两者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歌研究》
  • 《王哲诗集》
  • 《中国古代哲理诗选》

相关查询

鹊桥仙十四首 其九 鹊桥仙 鹊桥仙 梦石榴婢 鹊桥仙 七夕 鹊桥仙 十一月八日 鹊桥仙·小照 鹊桥仙 雨中宿笑隐庵示笑鲁和尚 鹊桥仙 朱雀航 鹊桥仙 久不得荪君消息 鹊桥仙·桃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时苗留犊 火字旁的字 去伪存真 双人旁的字 包含悚的词语有哪些 清露 理想人格 痛楚彻骨 长字旁的字 包含疴的词语有哪些 肃然生敬 诡开头的成语 蜡人 包含虏的词语有哪些 倍道兼行 四海飘零 香字旁的字 提手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