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5 07:4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5 07:45:35
野人亭馆足猗兰,不独芬芳亦耐寒。
好歇千山松竹雨,月明清影共梅看。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环境,作者在野外的亭子中感受到了兰花的清香,不仅芳香四溢,还能耐得住寒冷。作者乐于在千山万水之间,欣赏松竹在雨中洗礼的景象,月光明亮,清影摇曳,陪伴着梅花一起欣赏。
本诗没有明显的典故,但涉及到梅、兰、松、竹等植物常被用来象征高洁、坚韧的品质。在古代文学中,梅花常被视为“岁寒三友”的一部分,象征着坚忍不拔的精神。
作者介绍:黄衷,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明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自然景观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享受,反映出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移梅四首 其二》以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自然之美,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以“野人亭馆”开篇,立即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仿佛身处山水之间,与自然融为一体。兰花的芬芳不仅仅是外在的香气,更是诗人内心坚韧与高洁的象征。
“千山松竹雨”这一句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象,诗人在细雨中欣赏松竹的生机,充满了对生命的赞美。最后一句“月明清影共梅看”,则将诗的意境推向高潮,月光下梅花的清影映衬出一种孤芳自赏的高洁情怀。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宁静、自然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他高洁的品格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猗兰”指的是什么?
诗中“千山松竹雨”所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诗人乐于在什么环境中休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