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2:52: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2:52:19
原文展示:
再叠鹪林书巢韵二首 其二 李东阳 〔明代〕 卜筑无材懒近名,暂将微物寄幽情。 略同庄子为言寓,敢效张华托赋鸣。 纵有樊笼何足累,更无缯缴底须惊。 羽毛欲作填河报,路隔天桥尚几程。
白话文翻译:
我选择建筑材料时懒得追求名声,只是暂时用些微不足道的东西寄托我的幽深情感。 这略微与庄子的寓言相似,我怎敢效仿张华那样通过赋诗来表达自己的声音。 即使身处樊笼之中,又有什么足以成为负担呢?更没有箭矢需要让我惊慌。 我的羽毛想要用来填平河流以报答,但通往天桥的路还有多远呢?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东阳(1447-1516),明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字宾之,号西涯,江西南昌人。他的诗文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东阳在明代中期创作的,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文人多有隐逸之情。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以及对自由和理想的追求。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比庄子的寓言和张华的赋诗,表达了作者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的向往。诗中“卜筑无材懒近名”一句,直接表明了作者不追求世俗的名声,而是选择用微不足道的东西来寄托自己的幽深情感。后文通过“樊笼”和“缯缴”的比喻,进一步强调了作者对束缚和危险的淡然态度。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尽管通往理想的路还很遥远,但作者依然怀有填平河流以报答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明代文人的隐逸情怀和对自由的渴望。
诗词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表达作者对名利的淡泊和对自由的向往。通过对比庄子的寓言和张华的赋诗,以及通过“樊笼”和“缯缴”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束缚和危险的淡然态度。最后两句则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追求,尽管通往理想的路还很遥远,但作者依然怀有填平河流以报答的决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卜筑无材懒近名”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态度? A. 追求名利 B. 淡泊名利 C. 对名利的矛盾 D. 对名利的无奈
诗中“略同庄子为言寓”一句中的“庄子”指的是谁? A. 庄周 B. 庄子光 C. 庄子明 D. 庄子文
诗中“敢效张华托赋鸣”一句中的“张华”是哪个朝代的文学家?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西晋
诗中“纵有樊笼何足累”一句中的“樊笼”比喻什么? A. 自由 B. 束缚 C. 危险 D. 安全
诗中“羽毛欲作填河报”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决心? A. 放弃理想 B. 追求理想 C. 逃避现实 D. 安于现状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