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3 02:34: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3 02:34:52
虞美人 从弟南溟自沉于水,作此悼之
作者: 高旭
生犹多怨何堪死。
摵摵秋风起。
霜凄月冷水无波。
若比沉湘蹈海恨还多。
紫荆一树同荣辱。
忍见西枝落。
哀哀此意有谁知。
为割我儿携去作伊儿。
人活着就有太多的怨恨,何况死亡呢?
冷冷清清的秋风起。
霜寒月冷,水面没有波纹。
要比沉湘江的痛苦,更加恨意难平。
紫荆树同享荣辱,
怎能忍心看到西枝凋落。
这悲哀的情意,有谁能够理解?
为了割舍我儿,我要带走他,成为我的孩子。
作者介绍: 高旭,清代诗人,以其忧国忧民、感情细腻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的交织。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高旭的弟弟南溟意外沉水后,诗人因失去至亲而感到深切的悲痛,遂作此悼词,以表达对失去亲人之痛的感慨。
这首《虞美人》通过对秋风、霜月等自然景象的描写,渲染出一种凄凉的氛围,反映了诗人心中的沉重悲痛。诗的开头便以“生犹多怨何堪死”开篇,直接抒发了对生命的无奈与对死亡的深沉感慨。紧接着,诗人通过“摵摵秋风起”来表现外界环境的冷酷无情,与内心的苦痛形成鲜明对比。
“霜凄月冷水无波”,这一句中的“霜”、“月”、“水”都是寒冷的意象,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助。接下来的“若比沉湘蹈海恨还多”,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悲痛,表现出对亲人沉入水中的无尽悲哀与怨恨。
“紫荆一树同荣辱”一句,诗人不仅表达了对亲情的珍视,也寄托了对周遭环境变化的无奈。“忍见西枝落”则是对未来失去的无力感,表现了对生命短暂与无常的感慨。最后一句“为割我儿携去作伊儿”,是对亲情的渴望与无奈之情的直接表露,表达了诗人对失去亲人的深切怀念与无尽哀伤。
整首诗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语言简练而富有力量,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意义的思索与对亲情的执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抒发对亲人的怀念与悲痛,探讨了生命与死亡的意义,表达了对亲情的深切珍视和对无常命运的无奈。
诗词测试:
诗中“生犹多怨何堪死”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紫荆一树同荣辱”中,紫荆树象征什么?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 1.B 2.B 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