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1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18:32
层叠山难画,渊明却赋归。
兴因新秫酒,家有旧柴扉。
祠瓦藤穿漏,碑书斧砺稀。
滔滔江水阔,谁觉折腰非。
这座重叠的山很难描绘,然而陶渊明却写下了归隐的诗句。兴致是因为新酿的秫酒,家中有一扇古老的柴门。祠堂的瓦片被藤蔓穿透,碑文被斧头磨得稀疏。滔滔的江水浩荡宽广,谁会觉得自己在这宽广中弯腰呢?
韩锡胙,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山水田园诗著称,作品多反映隐逸生活及对自然的热爱。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简练的语言表达深邃的情感。
本诗创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借助陶渊明的形象,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陶祠》一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首联“层叠山难画,渊明却赋归”,以陶渊明为引,暗示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钦佩。陶渊明以其诗作表达对田园的热爱,而诗人则通过“层叠山难画”感慨自然的壮丽与生活的复杂。第二联“兴因新秫酒,家有旧柴扉”,则将个人的生活与陶渊明的隐居生活相结合,体现出一种平和而充实的生活态度。
接下来的“祠瓦藤穿漏,碑书斧砺稀”描绘了一幅破败的景象,暗示着时间的流逝与历史的沧桑,代表着世事的变迁与人心的淡漠。然而在最后一联“滔滔江水阔,谁觉折腰非”中,江水的奔流象征着永恒与广阔,诗人以此表达了自己的心境——在这浩荡的自然中,个人的卑微与屈从似乎并不重要,反而是一种心灵的解脱与自由。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活本质的思考,以及对陶渊明式理想生活的追求。通过对比与象征,诗歌表达了对自我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既有对现实的感慨,也有对理想的向往。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深刻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韩锡胙的诗《陶祠》主要表达了对什么生活的向往?
A. 城市生活
B. 隐逸生活
C. 商业生活
D. 战斗生活
诗中提到的“渊明”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杜甫
C. 陶渊明
D. 白居易
诗中“滔滔江水阔”意在表达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自然的浩瀚与时间的永恒
C. 社会的繁华
D. 人生的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