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2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21:13
忆旧游 题陈高汉
作者: 詹安泰 〔近代〕
镇狂涛激枕,瘦石盘云,倦旅年年。
未是幽栖客,奈花羞鬓老,梦逐春宽。
半楼寄情何处,歌哭总无端。
剩片玉玲珑,埋将艳劫,媚与孤欢。
雕肝,倩谁省,尽裹锦封泥,汉简唐笺。
准儗摩崖去,怕啼烟鹤警,吊月猿寒。
醉瓢久拼同守,名字忍人看。
只残社凄迷,心期尽日愁倚阑。
在狂涛的冲击下,头枕薄石,年复一年,旅途疲惫。
我不是那幽静栖息的客人,面对花儿羞愧于自己鬓发的苍老,梦中追逐着春天的宽慰。
半楼的情感寄托在何处,歌声与哭声总是无尽无休。
剩下那片玲珑的玉,只埋藏了艳丽的劫难,带来了妩媚与孤独的欢愉。
雕刻的肝脏,何人能体会,尽是包裹在锦缎与泥土之中,汉朝的简牍与唐朝的文笺。
准备将摩崖的诗句留下,却害怕那啼叫的烟鹤警觉,悲鸣的猿猴在寒月下哀鸣。
醉酒的壶久已拼尽所有,名字让人难以忍受。
只剩下社交的凄迷,心中期盼却在日落时愁苦地倚靠栏杆。
作者介绍:詹安泰,近代诗人,生于清末,曾活跃于民国初期。他的诗作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的感悟与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对旧游的追忆之际,诗人通过对旅途与生活的反思,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与对现实孤独的感慨。
《忆旧游 题陈高汉》是一首充满怀旧情愫的诗作,诗人通过对旅途的描绘,结合对自身境遇的反思,表达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无限眷恋。开头的“镇狂涛激枕”便将读者带入一个动荡不安的环境,随着诗人的旅程,逐渐展开对生活的深刻感悟。诗中“倦旅年年”的描写,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旅途的疲惫,展现了诗人面对时间的无奈与感伤。
诗人以“未是幽栖客”自谦,实际上却在表达一种对理想隐居生活的向往。在对“花羞鬓老”的描写中,诗人将自然与自身的老去紧密相连,流露出对岁月无情的感慨。随后的“半楼寄情何处”则引发对情感归宿的思考,诗人似乎在探寻一个可以寄情的地方,却又感到无处可寄。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极具美感,尤其是“玉玲珑”与“锦封泥”的对比,体现了美丽与痛苦的交织。最后几句更是将孤独与失落推向高潮,展示了诗人对人生复杂情感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镇狂涛激枕,瘦石盘云,倦旅年年。”
描写旅途的艰辛与海浪的冲击,表现出诗人的疲惫感。
“未是幽栖客,奈花羞鬓老,梦逐春宽。”
反映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年华流逝的无奈。
“半楼寄情何处,歌哭总无端。”
表达对情感寄托的迷茫,歌声与哭声交织,无法平息。
“剩片玉玲珑,埋将艳劫,媚与孤欢。”
通过玉的比喻,展示美丽与灾难的复杂关系。
“雕肝,倩谁省,尽裹锦封泥,汉简唐笺。”
深厚的情感被包裹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体现对过去的怀念。
“准儗摩崖去,怕啼烟鹤警,吊月猿寒。”
诗人对摩崖诗句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恐惧交织。
“醉瓢久拼同守,名字忍人看。”
醉酒的状态下对名字的敏感,让人难以接受。
“只残社凄迷,心期尽日愁倚阑。”
最后以凄迷的社交场景结束,展现心中无尽的愁苦。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旧游的追忆,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回忆的珍惜,反映了诗人在孤独与奋斗之间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镇狂涛激枕”主要描绘了什么?
a) 安静的夜晚
b) 动荡的旅途
c) 美丽的风景
答案:b
“未是幽栖客”中的“幽栖”指的是什么?
a) 旅行者
b) 隐士
c) 商人
答案:b
诗人对过去的情感是怎样的?
a) 忘却
b) 怀念
c) 不在乎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登高》(王之涣)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詹安泰的《忆旧游》更加侧重于对过往经历的反思与内心的孤独,两者都表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但情感基调有所不同,前者更显孤独,后者则带有对美好记忆的温暖。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