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7:58:39
原文展示:
垂罗幌,拥香衾。银缸明灭夜沉沉。无端铁马声频送,幽梦惊残月半林。
白话文翻译:
悬挂的罗帐轻轻垂下,温暖的香被紧紧裹住。银色的水缸在黑夜中闪烁着光芒,夜色深沉而宁静。无缘无故传来频繁的铁马声,幽幽的梦境被惊扰,月光照在半边树林上。
注释:
- 罗幌:一种轻薄的帷帐。
- 香衾:香味的被子,通常指用香料处理过的被褥,表示温暖舒适。
- 银缸:指盛水的水缸,银光闪烁象征着亮光。
- 铁马声:形容马蹄声,暗示战马或远行的声音。
- 幽梦:美好而宁静的梦境。
- 惊残:被惊醒或打断。
- 月半林:月光照射在树林的一半,描绘出宁静的夜晚景象。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铁马声”可以联想到历史上的战马,暗示了动荡和不安的情绪。诗中的“月”常常与孤独、思念联系在一起,古人常用月亮表达对故人的思念。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徐绍芬(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和清新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风格清丽而含蓄。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秋夜,诗人可能身处一个幽静的环境,感受到夜的沉寂与内心的惆怅。秋天常常引发人们的思考与感伤,诗中通过细腻的描写表达了对于孤独和梦境的感受。
诗歌鉴赏:
《捣练子 秋夜》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秋夜的宁静与孤寂。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温馨的卧室环境,轻薄的罗帐和香气扑鼻的被褥营造出一种温暖的氛围。然而,随着后两句的转折,诗人突然引入了“铁马声”,这打破了宁静,带来了一种不安与惊扰,暗示了外部世界的动荡与内心的孤独。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将温馨与冷清、安宁与动荡相结合,使得整首诗情感丰富而深邃。
诗词解析:
意象分析:
- 罗幌:象征温暖与安全,代表内心渴望的宁静。
- 香衾:代表舒适与温馨,体现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 铁马声:暗示着外部世界的喧嚣与不安,象征着人生的波折与无常。
- 幽梦:象征内心的渴望与理想,梦境的惊扰则反映出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银缸”是指什么?
- “幽梦惊残月半林”中的“幽梦”指的是什么?
- 诗中表现的情感主要是:
答案:
- B
- A
-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静夜思》
- 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对比,均以月亮作为意象,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孤独感,但徐绍芬的诗更侧重于环境的描写与内心的感受,而杜甫则更突出思念的情感。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徐绍芬研究》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中国古典诗歌选》